老子有言:“五味令人口爽”,酸甜苦辣咸五味吃多了,味觉会慢慢丧失,最终无法分辨味道的美好。
所以蒋勋说:“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淡'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恰如苏轼所言: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结句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的生活,是那种历经了红尘风雨之后的选择,它那么美丽,那么禅意芬芳。这是另一种淡然超脱的境界。
一个人,要在烟尘滚滚的俗世中,品出清欢的滋味,是需要心灵达到一种境界的。这样的清欢,须得阅尽红尘的历练。万里苍穹尽洗,才是云淡风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潇洒的千古芬芳,但陶渊明的淡然是因为他已经看过了繁华。苏东坡历经宦海沉浮,才有“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感悟和旷达。
所谓平淡是真,背景必须是无数的斑斓锦缎。如此,风吹烟云散尽,才能让人看到万里苍穹。这是阅历的力量,这是底蕴的力量,这是紫陌红尘的力量。只有经过这些力量的清洗之后,才能达到一个境界。沉淀过后的人生,才能平平淡淡才是真,才会有一份心沉荷池的古典与沉静,回归内心的宁静与祥和,才能尽品清欢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