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第120天 王建华10.2
中原焦点团队初、中29期
6期挑战总51次 本周第 7次
10.2链接
角色:来访者
今天早上因为假期的原因,团体活动也休息一次。这个早起我作为来访者参加了挑战约练小组的最后一次约练活动。思考如下:
一是没有链接的时刻没有安心。这个假期,孩子在医院,我在家,爱人在老家。我的节日安排就剩下学习和孩子有需求去趟医院这点事,当拿着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谈资主题时,我发现多说一点背景我都有情绪,我暗问自已,这是怎么啦?希望链接,和孩子的链接,和家人的链接,关系就是情感的链接,当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时,本想着过一个满满都是学习的假期,把自已未读完的书,有时间读完,把自已没整理完的笔记整理好,这是一个多好的休整时间,但因为只是一个人,没有链接的时刻,没有那么心安。
二是期盼和孩子的链接。昨天孩子情绪低落,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不愿意多说,只是见到我掉泪,而且嫌我的电话烦。这种不安传递给我,昨晚没有睡好。我期盼女儿的敞开,期盼我和她的链接,期盼她能把情绪外泄出来,哪怕是抱怨,但不要这样不吭不哈。我也期盼和她链接,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链接,以我的一点动作扰动到她,同时把我的能量输入给她,能点燃她!我期待看到她眼中的星,眼中的光,眼中的期待,但病房的玻璃门把她隔在里面,把我隔在外面,把我们的心也隔离起来,我们暂时失去了链接,这份暂时的断接,让我心慌。
三是珍惜和孩子的链接。没有连接的时候倍加渴望,但有时又沉浸在自已的事中忽略她的感受。我想心中有她,彼此是能感受到的,何必刻意。尊重她,她的选择,她的想法,这也是和她的链接吧。所以无为也是有为,这此刻的“为”一定是思考过的“为”与“不为”。我也可以选择用小技巧扰动她一下,确认她的知觉,接纳她的状态与此刻的所需所求吧。
也感谢咨询师老师的包容,在咨询中我说我想说的,咨询师老师稳稳地接着我的情绪。
身后一小步
角色:咨询师
今天早上第二场,体验咨询师角色。反思如下:
一是倾听。做到了稳稳的、不预设的倾听来访的生命故事,也做到接纳的态度。做的好的地方是充分尊重和理解来访者,把我听到的以重新建构的方式及时反馈来访者。但在倾听反馈后还是带出了指导、建议的声音。在倾听中也没有发自内心的欣赏,而是在不断厘清当事人的问题,倒是引发了当事人的思考,但没有做到好奇、未知的态度。
二是不断澄清,确认主题。在咨询中有三次澄清,确认当事人的知觉,确认她想聊的主题,让来访感觉咨询的场是她的场域,她做主想聊的主题。所以从来访聊到孩子又回来自已身上,都是不断澄清后的结果。
三是重新建构思维。今天让来访感觉好的地方还是重新建构,感觉事还是那件事,但重新建构后,这个事就熠熠生辉了,因为思维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变了,可能结果也就变了。尤其是当来访说到想要听话的小兔子,在和她想像中有担当、有责任感、阳光、自信的孩子相对比时,觉察到老师可能就是想要听话的小兔子,而老师眼中不听话、不守纪律的孩子也许就是她所要的正在自我成长的阳光男孩。
四是存在问题:快,有建议。不要指望一次咨询就解决所有问题,引发来访的思考就好,如果需要可以再做咨询,一定不是一次性解决问题。有建议不怕就怕建议太多,当来访感觉碰到我感觉捡到宝了,给她很大的启发,还给到方法,这一定是咨询的大忌,方法一定是来访自已摸索出来的,然后才能在实践中运用,我指出的,能反思能思考但不好运用。所以不轻易给建议。做一个好的咨询师还是要相信来访,不能比她走得快、直得急、不能比她更智慧,更能,还是要做好身后一小步的陪伴,她慢我就慢,她快我可以快。如果比她能,那一定不是好的咨询。
卷入
角色:观察员
这是今天的第三场咨询,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我没想到作为观察员,我尽然也卷入了。
反思如下:
一是跟来访口中的重要他人类似的经历。都是原生家庭的最看重的孩子,都不屑于做家务。所以听到来访老师对重要他人一无是处的阐述,我内心的声音就出来了。
二是在咨询师共情来访的过程中,对来访口中重要他人的评价让我瞬间也有了情绪,这种情绪也让我的声音不断地发出。
三是助人心切。就担心来访所做的决定会影响她的下一步发展,想让来访以短暂的痛苦换取长久地舒服,但这是我的想法,不是来访的想法。
四是急。急切地期盼来访经过这一场咨询就解决问题,就发挥效果,就引发来访更深的思考,事实是这是纠结来访二十年的问题,哪是刹那间能想通,能解决的了的。此刻保存来访的能量、实力,让来访更舒服是最重要的。所以咨询师的稳和共情,让来访释放情绪是最重要的。而急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引起来访的不舒服。
今天的观察员,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让我再次体会到卷入的感受,在这里相信来访最了解她的境遇,最知道她问题的答案,相信咨询师这样的问题一定有她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