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让deep seek写了一篇作文,见上篇。速度很快,质量也比较高。
但有一个问题,第一段是以针线筐开头,想起的也是奶奶在灯下缝补的身影,那么所有的事情应该都是围绕奶奶缝补的,当然是给自己的衣服缝补,体现亲情嘛。
但第二个小标题里面所选的事情,是吃煮鸡蛋,和缝补无关。于是我又输出了自己的要求,要求改正。很快,deep seek又发来了一篇文章。这次还不错。
时光里的温暖
老屋的窗台上,摆着一个褪了色的针线筐,里面装着各色线团、几枚银针,还有一把小剪刀。每当我看见它,就会想起奶奶在灯下缝补的身影,那些温暖的回忆便如潮水般涌来。
【慈母手中线】
窗外的梧桐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斑驳的树影透过纱窗,在奶奶的针线筐上跳跃。我抱着破了的书包,轻手轻脚地走进堂屋。奶奶正在择菜,听见动静抬起头,老花镜滑到鼻尖。"又断了?"她放下手中的青菜,从围裙兜里摸出针线盒。夕阳的余晖洒在她银白的发梢上,针线在她粗糙的指间穿梭,像跳动的音符。"现在的书包带子都不结实,奶奶给你多缝几针。"她一边缝一边念叨,"你爸小时候的书包,还是我用旧衣服改的呢。"针脚细密整齐,像一串串小小的珍珠,串起了岁月的温暖。
【针线寄深情】
春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棂,水珠顺着玻璃蜿蜒而下,在窗台上汇成细流。我坐在奶奶身边,看她整理针线筐。"这些线团都是你小时候衣服上拆下来的,"她一边整理一边说,"这块红布是你周岁时的小棉袄,这块蓝格子是你上幼儿园时的小裙子。"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布料,仿佛在抚摸逝去的时光。突然,她翻出一个绣着茉莉花的手帕,"这是你发烧那晚,我守着你时绣的。"手帕上的茉莉花已经泛黄,但针脚依然清晰可见,就像那晚她守在我床前的身影,永远印在我的记忆里。
【月是故乡明】
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窗台上,将奶奶缝补校服的剪影映在墙上。开学前一天晚上,奶奶在灯下给我缝补校服。"这件校服要穿三年呢,得缝结实点。"她说着,手上的针线不停。第二天一早,她就开始给我收拾行李,把我最爱吃的腌菜装进玻璃罐,又塞了一包晒干的艾草。"晚上泡脚用,去湿气。"她絮絮叨叨地说着,手上的动作却一点不慢。送我上车的路上,她一直拉着我的手,直到车子启动才松开。我从车窗望出去,看见她站在路边挥手,花白的头发在晨风中轻轻飘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昨晚月光下她缝补校服的样子,银针在月光下闪烁,就像她给我的爱,虽然不起眼,却温暖绵长。
现在,每当我打开衣柜,看见那件缝补过的校服,就会想起奶奶在灯下穿针引线的样子。那些细密的针脚,就像她给我的爱,虽然不起眼,却温暖绵长。时光流逝,但奶奶的爱永远像月光一样,温柔地照亮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