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讲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股神之路:巴菲特怎么形成自己的投资观?第二,选股之道:巴菲特喜欢选择什么样的公司?第三,买卖之法:巴菲特在投资交易时奉行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分别来阐述。
首先,巴菲特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投资观的。
刚刚进入股市的巴菲特跟大多数人一样,水平并不高。后来,巴菲特寻找牛人,找到了三个对自己影响巨大的人,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投资观。
在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巴菲特知道了价值投资的思想,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大多数在股市里买股票的人只是看到了股价的涨跌,而忽视了这一点;最赚钱的方法是能够在股票打折的时候买入,即买价格比价值低得多的股票,一个公司的真实价格取决于公司的资产、利润、分红、未来前景等等。而为什么股市会有波动,因为有了“市场先生”的存在,它情绪不稳定,时而乐观时而悲观,因此,出现的报价有可能大起大落,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智,不受“市场先生”的影响,或者利用“市场先生”。以上原则,让巴菲特在投资初期获利不少,但随着资金量的扩大,他常常买到一些经营困难、前景堪忧的企业,只能依靠破产清算,才能把钱收回来。
这时,另一个价值投资者菲利普∙费雪带给巴菲特不一样的风格,格雷厄姆强调企业的便宜程度,而费雪则侧重企业的成长性,也就是用好的价格买好公司和成长股。他强调两点,一是买好公司,二是选择好的管理层,看重企业和经营管理,以及企业的竞争壁垒,即巴菲特后来说的“护城河”。
第三个人的出现,转变了巴菲特的投资风格,那现在的老搭档查理∙芒格。芒格主张为好品质买单,二是多元思维模型,用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
就这样,巴菲特从格雷厄梅那里学到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思想,从费雪那里理解了买成长股比买便宜股更有价值,并与芒格搭档,开始为公司品质买单,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投资系统。
第二,选股之道:巴菲特喜欢选择什么样的公司?
本书总结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归纳成了十二条准则,即包括四部分:
一是企业准则,也就是生意好不好:巴菲特喜欢的公司有三点,生意模式简单,一看就懂,二是经营历史持续稳定,三是长期前景清晰可见。即有长期“护城河“。
二是管理准则,也就是高管好不好:好的管理层应该站在公司主人的角度去行为和思考,最大化股东的利益,即理性、坦诚、独立思考。
三是财务准则,也就是回报好不好:先看公司赚不赚钱,关注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每销售一块钱的产品或者每投入一块钱的资本,分别能赚多少钱回来。再看赚了钱是不是回报给投资者了,
四是市场准则,也就是股价好不好。有了好的公司也不能淘过多的钱,即在一个好的价格买入持有。
以上就是巴菲特选择公司的“四好“标准:好生意、好高管、好回报和好价格,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第三,买卖之法:巴菲特在投资交易时奉行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巴菲特在投资交易中最重要的三种思维方式:能力圈思维、概率思维和逆向思维。
能力圈思维是指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做低难度的事情,别跳出圈去做寿那个自己做不了的事。所以,巴菲特几乎从来不关注热门股,别人关注的是未来什么会变化,巴菲特则关注的是什么不会变。
概率思维是指寻找错误定价,轻易不下注,但一旦有绝佳机会就要下重注。因为你看得懂、能把握的绝佳机会并不多,所以,一旦遇到了这样的机会,借用巴菲特的比喻就是,本来该用大盆接钱,就别去用一个小勺子。也就是“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逆向思维,也就是那句最著名的: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股票跌了怎么办?大多数股民都是忍痛割肉,但在巴菲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止损“二字,他不用股价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是用时间来证明。几乎所有人都想用最快的时间赚最多的钱,巴菲特却在等待,等待好机会,好公司给他带来巨大的回报。耐心等待很痛苦,立即行动、立即得到结果才是符合人性的。但巴菲特正是怀着长期主义,抵御贪婪和恐惧,才成了游戏的胜利者。根据统计,时间拉得越长,股票收益跟公司的经营水平、盈利水平越一致。因此,与众不同的超长期投资,是巴菲特投资道路成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