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于正念的干预效果得到初步验证之后,越来越多的治疗师开始采用基于正念的干预,比如正念减压训练、正念认知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
不过,专门针对哀伤治疗的正念干预方式,是很不容易找到的。
1.
西拉哀伤模型(Selah Grief Model)是一基于正念的干预方式,它的焦点有两个:自我和他人。
西拉(selah)在《旧约》的《诗篇》中常常被提到,提醒人们停下来,反省和深思生命的意义。
2.
治疗早期,创伤性哀伤者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痛苦状态。这个时候,治疗师需要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来访者可以与哀伤共处、表达丧失感受。
目标是,让来访者进入相对平静的状态、适应情绪的变化过程。
怎么做呢?如果来访者准备好了,可以通过参与一些带有正念性质的活动得到帮助,比如通过赤脚行走与自然建立联结、情感日志、冥想祷告……
研究称,这类互动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来访者自我觉察的能力。
3.
当来访者可以面对自己的哀伤体验了,他们就不会与哀伤抗争。不过,这还不够。来访者需要走近那些负面的情绪状态,重新认识它们、尊重它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对当下的觉知;许多练习可以帮助来访者达到这种状态。
比如写回忆日志、给逝者写信、以逝者的口吻来给自己写信……
有这样一个案例:来访者对他孩子的自杀心存内疚,感到羞愧;对此,治疗师让来访者给他孩子写封道歉信,描述自己的过错,请求孩子的原谅;接着,来访者(「你请求原谅了,孩子会说些什么呢?」)以孩子的口吻写回信。
有人讲,对于负罪感和内疚感,最有效的补救策略是「和解」。
4.
当来访者内心有了足够的准备,治疗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如写感恩日记、做志愿服务、参与支持性的团体,帮助他们去发现更好的心理状态。
很多案例显示,在一个支持性的团体里,来访者可能会更为专心地关注他人的丧失故事,而不再像往常那样冲动地、见谁逮谁地倾诉自己的痛苦。
就痛苦的情绪状态来说,这不是放弃的过程,而是转化的过程。
5.
可以说,西拉哀伤模型是一种能让来访者和治疗师在丧亲的痛苦中团结起来的正念干预方式,它引导双方在哀伤的过程中停驻、反思、寻求意义。
最终呢,丧亲者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找寻到适合自己的解脱之法。
(参考文献:《西拉——哀伤的正念指导》,乔尼·卡恰托雷;《正念——此刻是一枝花》,乔·卡巴金;《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约翰·蒂斯代尔、马克·威廉姆斯、乔·卡巴金、辛德尔·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