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暑八月,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平凡的世界》,却再也无法平静。机缘巧合下,又在另一个公众号上看到当年为了纪念路遥所拍摄的八集大型人物纪录片《路遥》。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含泪一口气看完整部。
我佩服制作组分别用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谷雨”“芒种”“夏至”“大暑”“霜降”“大寒”“立春”作为八集纪录片的标题,毫无疑问,这几个节气都代表着路遥人生的每个阶段成长轨迹,把路遥短暂而又苦难辉煌的一生概括得深刻得当。
整部纪录片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剖白,还有来自全国各界人士的讲述及评价,有路遥的同胞兄弟,父老乡亲,有企业家,文学评论家,作家陈忠实,贾平凹等。就是这种自述式的心理剖白,更让我们了解到路遥在创作时的心理,以便更能深刻读懂他的作品。
在路遥的小说里,改变命运是所有主要人物的一个主旋律,不管是孙少平还是高加林还是他本人的经历都能说明这一点。我想心是怎样的,写出的文章便是怎样的,应该就是这样的吧。在那个贫困,饥饿的年代,男娃当男力干活,要活下来都是不易的。所以他跟伯父严重反抗才得到继续读书的机会,他说:劳动固然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但是我们家祖祖辈辈靠劳动要改变我们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读书,就是读了书,哪怕当一个农民,都应该是庆幸的。
路遥没有因为苦难而对生活失去热情,他觉得作为一个成熟的中国人,成熟的民族,不应该对这些东西痛哭流涕,自己把自己的伤疤舔干净,抚愈好,再跳上自己生活的战车,向前推进。在我看来,他是苦难生活中真正的勇士!
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奖后,他说道:我几十年的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却在1981年6月不到32岁的他仅用了二十一个昼夜完成了13万字的小说《人生》,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中国文学界乃至乡村社会。他又说道: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
1984年由路遥本人改编,吴天明导演的电影《人生》上映了,并获得百花奖,这对路遥来说更是人生的一个巅峰。在当时能获得如此荣誉的作家并不多,他该是自满骄傲不屑的。可事实是他依旧是农民的儿子,依旧给我兄弟般的感觉。吴天明这样谈路遥:他是一个兄弟一样,浑厚,墩墩实实的人。当获奖的女演员感激地要把“最佳女演员”的奖杯给导演时,路遥在一旁打趣到:导演是最佳女演员?足以领略了路遥从骨子里带出来兄弟般的幽默风趣。源自于他爱他的家乡,爱那片土地,爱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他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更没有我的作品,他们是最伟大的人。是的,在路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时,是他们把自己的救命粮食分出一升半碗来塞进他的衣袋里!
路遥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回报而感到人生的温馨,但他深知自己不可能在这种鲜花和红地毯的生活中长期满足,他要重新投入沉重的牛马般的劳动中去!因此,他为建造一个《平凡的世界》开始做准备,准备期为时三年之久。一个人不停地走遍黄土,不断翻阅所要用的资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作家所要具备的求知求真的特性。他说:生活可以故事化,但历史不能编造,不能有半点似是而非的东西,只有彻底弄清了社会历史背景,才有可能在艺术中准确描绘这些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精神形态。他力求有心灵的贴近,才能有进一步的交流。他那跟任何人都能打成一片的品质在这里得到印证。在这里,我深感愧疚,我们往往是无病呻吟,很多时候我们连经历都没有却强装得有多么痛的领悟,对于写作对于素材,我们几人能像他这样!?
“时光在流逝,奔波在继续,像一个孤独的流浪汉……”仿佛那个孤独艰难的流浪汉就是眼前。他已经抱定吃苦牺牲的准备,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他只身前往陈家山煤矿,意图感受孙少平的矿生活,他在用自己的心灵写作,感受孤独,独自呡品忍受写作孤境带来的困惑痛苦!他明白这般努力过后,或许还是会颗粒无收,但他也会全然接受!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夜晚继续写作,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每天的任务无论多晚都得完成!在进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创作时,他已经积劳成疾,医生劝他休整一年,他怕错过写作的灵感,于是毅然决然的提起行囊继续在那榆林宾馆里孤独创作,自我分裂的创作,带着脚镣地奔跑!“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终于在1988年完成第三部的写作。
“这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因此曾丧失和牺牲了多少应该拥有的生活,最宝贵的青春已经一去不返。生活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为某种选定的目标献身就是应该是永远不悔的牺牲。无论如何,能走到这一天,就是幸福!”1991年3月9日,《平凡的世界》在众多作品脱颖而出,荣获“矛盾文学奖”第一名,在代表获奖发言中,他表达了作为一个作家该有的民族责任心,还有毕生的追求,任何一个奖项的获得都不该是终点,而应该是另一个新的起点!
苦难的一生太累了,太疲劳了,对自己的严格残酷,带来了疾病缠身,终于这个巨人,这个兄弟一样的英雄,倒下了。在1992年11月17日8时20分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热爱的人们,享年42岁。
反观现处物质丰厚的我们,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饥饿的感受?有多少人能为了完成某个目标把自己置身于苦行僧的境遇?又有多少人能为自己确立人生一个个新目标新方向?能不满现状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人为什么活着?!我想尽管路遥已经离我们远去,时代在变,而他的精神却永恒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时刻鞭策着我们自我反思,自我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