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我跟滴儿一起看了井柏然和周冬雨主演,刘若英指导的电影《后来的我们》。客观来说,这部电影选择的题材是很不错的,亲情、爱情、梦想以及这一代人的迷茫。
这部电影有不少地方是不符合真实的历史,无论是租房还是中关村,更像是八九十年代。不过,考虑到刘若英是台湾人,且是唱歌出身,没文化可以原谅。
看完电影后,我跟滴儿出去散步,一起讨论这部电影,如果我们是其中的男女主人公,破局的地方在哪?我的核心观点是:男主人公林见清的梦想打开方式不对,实质上是男生辜负了女生。(滴儿认为,女生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当着男主的面找了那么多男朋友,把男主当备胎。)
林见清的梦想是做游戏,但是他大学毕业之后,没干一件正事,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远了。他在地摊卖盗版光碟,被城管抓;当客服与客户对骂,最后打架;最后,只能跑去送外卖。
做游戏的本身没有错,可以说,网游养活了半个互联网圈。以腾讯为例,其5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游戏方面。但做游戏,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一个人单打独斗是干不出来的。
林见清如果真想开发一款自己的游戏,学习编程是基础,因为这是游戏开发的底层能力。他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无论是Java,还是PHP,或者C++。
如果,林见清的编程技术真的足以支撑他独自开发出一款游戏出来,那无疑是妥妥地技术大牛。要知道,根据电影中的剧情,他一个人开发出了一款可以共200万人的游戏。凭借着他的本科学历+大牛技术能力,当时的互联网公司任他选,月薪过万轻轻松松。
在影片中,林见清选择直接开始创业。这个没毛病,但是他为了去挣钱创业,放弃了自己的技术,去送外卖就难以理解了,这个时候他最好的选择就是去一家大公司积累自己的技术与资金。腾讯、网易和新浪的创始人,都是程序员出身,他们的创业历程无疑例外,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捣鼓出来的。
除了编程之外,成功地开发出一款游戏,还需要很多其他的技能。比如,动画、音效等诸多能力,哪怕是单纯的讲故事,也需要编剧和写故事的能力。这里任何的一个技能都是需要训练的,不是凭空就有的。
这里,我也要谈谈自己的梦想。从初中开始,我就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写小说。最早从初中,就开始写诗,高中共开始写日记,大学的时候则开始写读书笔记。
如果按照刘若英的逻辑,我应该去打工,然后维持自己的作家梦。比如,去麦当劳当服务员,送美团外卖,或者发传单。然后,利用空余时间,在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中文网上传小说,直至有一天成为粉丝千万的白金作家。
但真实的情况是,大学毕业后,我先进传统报纸做编辑,后来进创投媒体当记者,现在在一家上市工作做文字公关,写软文、做文案。可以说,毕业在这两年来,我一直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文字,成为了我的一种谋生工具。
在我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文字能力之后,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时机成熟后我会成为一名作家。但在这之前,我一样可以怀着对文字无比热爱,生活着,梦想和现实并不远。
追求梦想的正确姿势是,从迈出的第一步开始,以后的每一步都应该是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