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一度也认为黑格尔是一条死狗,但是最近这些年来,我渐渐认识到黑格尔哲学死而不僵,甚至于大有借尸还魂、死而复生的趋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1980年代以来,在政治哲学中兴起了名为“社群主义” (communitarianism)的思潮,它的核心主张是重视共同体(community)的价值,反对自由主义对个体自由和平等的过度强调。正如加拿大哲学家金里卡所说,社群主义对现代自由主义的批判与黑格尔当年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而更加有趣的是,社群主义和共产主义(communism)一样都重视共同体(community),区别在于,共产主义者,也就是“老的”社群主义者立足于马克思及其改造世界的愿望,他们想要砸烂旧世界,建立一个崭新的共同体,而20世纪的社群主义者,也就是“新的”社群主义者却立足于黑格尔的愿望——“使人安心接纳自己的世界”。但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共产主义者,也即老的“社群主义”其实也从黑格尔那里汲取了大量的养分。
黑格尔被公认为是最后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家,在《逻辑学》的一版序言里,黑格尔指出: “那种被叫做形而上学的东西,可以说已经连根拔掉,从科学的行列里消失了”, “科学和常识这样携手协作,导致了形而上学的崩溃,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景象,即: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