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与大周后、小周后的乱世情缘

    说起李煜,我们最熟悉的是他哀婉凄绝的词作,可对于他的帝王身份,我们很难讲清楚,大概知道历史上称他为南唐后主。那南唐究竟是个怎样的政权或国家呢?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南唐的历史。

一、南唐的历史梗概

    南唐是处在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的一个江南政权,都城在金陵。公元892年,还是唐昭宗在位的时候,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封吴王,形成割据一方势力,历史上称吴国。公元937年,权臣李昪强迫吴国国主禅位,改国号为齐,后又改为唐,史称“南唐”。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公元971年,李煜去“唐”号,奉北宋为正统,改称“江南国主”。公元975年,宋兵攻占金陵,李煜出降,南唐灭亡。

二、李煜迫不得已登上皇位

    那李煜是个怎样的皇帝呢?他是怎样登上皇位的呢?其实李煜虽生于帝王家,但他无意于帝位,而是醉心于书画诗词,成为皇帝,是不得已情况下的勉为其难而为之。

   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李煜善诗文、工书画,因外貌清奇而遭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为避免祸事,便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潜心于书卷,不问政事,以表明自己无意争位。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病逝,李璟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公元961年,李璟迁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公元961年6月,李璟病逝,李从嘉在金陵登基,更名为李煜。

三、李煜与大小周后的乱世情缘

    李煜先后娶了南唐司徒周宗的两个女儿,并都封为国后,大女儿名叫周娥皇,史称大周后,周娥皇的妹妹被称小周后。周宗早年曾跟随李璟四处征战,是南唐的社稷元老,家世显贵。周娥皇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出了高贵典雅的气质。她通晓史书,精谙音律,尤工琵琶,曾为李璟弹奏琵琶祝寿,李璟听后连声赞叹,将自己珍爱的烧槽琵琶赐给了她。周娥皇长相俊美,清丽不可方物,连李煜都赞美她:“鬓云留鉴,眼彩飞光。情澜春媚,爱语风香……雪莹修容,纤眉范月。”

    公元954年,周娥皇嫁给了时为吴王的李煜。二人志趣相投,每天厮守在一起谱曲写诗,宴饮取乐,婚后生活十分幸福,处处都是恩爱旖旎的情趣。周娥皇曾为李煜顷刻之间谱就一曲《邀醉舞破》,又创作乐谱《恨来迟破》,并搜寻已失传的《霓裳羽衣曲》改为新曲,在南唐颇为流行。而李煜也为周娥皇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词,如《书琵琶背》、《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

    而此时,后周在柴荣的治理下日渐强大,对南唐形成威胁之势。就在危机迫近的情境下,公元961年,李璟驾崩,李煜即位,周娥皇被册封为国后。李煜即位后,后周已被北宋取代。他并没有率军卫国,而是给北宋纳贡,奉北宋为正统。

    公元964年,那是一个乞巧节(即七夕节)的夜晚,周娥皇在回去的路上感染风寒,回宫后便一病不起。李煜下令让周后的家属入宫服侍,周后的父母带着周后的妹妹小周氏前来问候之后,便将小周氏留在宫中照顾姐姐。

    小周氏比姐姐小14岁,此时已14岁,已经初露女子的婀娜体态,容貌与姐姐娥皇十分相似。小周氏性情活泼,容姿美丽。这令李煜眼前一亮,随着不断接触,李煜对她渐生情愫。

    一日中午,李煜身着便装来到小周氏住处,见她正在午睡,不忍惊醒,便立于床边痴痴看着她婀娜的体态。小周氏醒后,见到李煜站在面前,连忙翻身行礼。

    李煜按捺不住心中的爱意,就向小周氏讲了舜帝有娥皇女英二姐妹相伴的典故,以此表露自己的爱慕之情。小周氏听后,一时惊恐得不知如何作答。李煜也觉得自己有些冲动,回去后便写了一首词送给小周氏,委婉地表达心意,后又写了密信约小周氏夜晚私会。小周氏被打动,既兴奋又紧张,答应赴约。晚上,二人在小亭中幽会,度过了一个销魂的夜晚。

    李煜与小周氏有私情的事情,被传到了周娥皇的耳里,自己重病缠身,在最需要有人关爱的时候,李煜却和自己的亲妹妹混在了一起,这令大周后十分痛心,病情又加重了许多。

    周娥皇为李煜生下了两个儿子,即李仲寓和李仲宣。公元964年10月,因周娥皇生病,将年仅4岁的次子李仲宣置于别院抚养。仲宣在佛像前玩耍,一只大猫突然蹿出,碰倒了琉璃灯,仲宣受惊过度,惊吓成疾,不久便夭折了。原本病重的周娥皇又遭遇爱子骤然去世的沉痛打击,病情迅速恶化,虽有李煜朝夕相伴,但还是不久便身亡了。

    周娥皇死后,李煜十分痛苦,想起曾经恩爱的岁月,常常悲痛不已。但在小周氏的悉心照顾下,渐渐抚慰了李煜的情绪。在周后去世的第二年,李煜的生母钟氏也去世了。公元968年,在周娥皇去世后的第四年,李煜与小周氏正式举行了婚礼。同年十一月,李煜立小周氏为国后,史称小周后。

    小周后不但容貌出众,也十分擅长音律,而且热爱制作香料。李煜便陪伴着她整日研究香料花草。小周后性情奢侈,以玳瑁为钉,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窗;屋外遍植梅花,于花间设置数座小木亭,仅容二人坐,李煜常和小周后赏花对饮。每逢花开,就以隔筒为花器插花,置于梁栋、窗格、墙壁和台阶上,名曰“锦洞天”。

    此时南唐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格局中,北宋随时可能南下,而李煜却整日和小周后沉溺在柔情梦乡中,过着逍遥享受的生活。公元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灭掉南唐旁边的南汉,屯兵在南唐门外。李煜非常恐惧,他去除南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并派弟弟李从善入宋朝贡,宋太祖扣留了李从善。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几次派遣使者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召李煜入京,李煜托病拒绝。宋太祖派人前来和亲,李煜因爱慕小周后至深,不忍她受到一点委屈,于是断然拒绝了赵匡胤的和亲提议。

    此时的李煜,由于内外交困,变得忧郁悲愁,因为担忧国事和弟弟李从善,李煜写下一首《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从这时开始,似乎就注定了李煜“哭断肠”的下半场凄惨人生。

    公元975年,北宋尽围金陵,昼夜攻城,李煜两次派使者向北宋进奉大量钱物,表示臣服于大宋,只期望能够偏安一隅,宋太祖赵匡胤答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同年十二月,金陵失守,李煜出降,南唐灭亡。

四、李煜被俘往北方汴京,两年后被赐以毒酒身亡

    公元976年,成为亡国之君的李煜,连同小周后及后宫群臣等四十五人,被俘送到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

在被押往北方之前,李煜到祖庙和先人辞行,他忍不住痛心流泪,写下一首《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有人说,李煜太过荒唐了,国家都已灭亡了,怎么还“垂泪对宫娥”,惦记着儿女情长呢?但也有人认为,这恰恰是李煜的纯真。王国维就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宋太祖对李煜还算优待,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赐予他们宅邸居住。公元976年冬日,宋太祖赵匡胤离奇去世,其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

    赵光义即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公。此时的李煜,过的其实是囚禁的生活。亡国的君主,如果放下尊严,活下去不是一件难事。但这种苟活是李煜无法接受的。此时的李煜,被囚禁于宫苑之中,内心愤懑,思念故土,天天“以泪洗面”,他的词作也有了悲怆感慨的新气象。

    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还有《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些词作,沉郁哀婉之外,还有一股慷慨悲凉之气,不禁令人心酸悲痛,还令人感慨不已。正如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公元978年的元宵佳节,赵光义命宫娥入宫恭贺节庆。小周后入宫后,因出众的气质容貌,被赵光义一眼看上,便以与皇后切磋女工的名义将她留下。在后宫中,小周后被赵光义玷污,被困在宫中数日才放回。

    李煜知道心爱的女人受尽凌辱后,哀伤不已。小周后也责怪李煜不图治国,只贪图享乐,才导致如今局面。李煜被责骂得一言不发。

    赵光义有些病态,他不仅不时要求小周后入宫侍寝,还让宫廷画师将他宠幸小周后的场面画下来,小周后为了李煜,不得不对赵光义屈从,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熙陵幸小周后图》。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多疑的人,他对李煜渐渐起了疑心。赵光义曾询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这样的回答,让赵光义对李煜有了杀心。

    公元978年七夕夜,李煜写下了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成了李煜的“绝命词”。李煜写下此词后,命歌妓作乐,大声唱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借此机会,命人给李煜赐酒。李煜不查,喝下酒后便毒发,四肢抽搐不已,最终在小周后的怀抱中去世。“千古词帝”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

    李煜死后,小周后每日失魂落魄地守在李煜灵前,拒绝了赵光义三番五次的召见。为李煜守丧结束之后,小周后悲不自胜,不久亦与世长辞。

五、对李煜的评价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非议。如,三国吴后主孙皓,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信佛,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而对于李煜,虽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但历代史家对他的批评较少,而多是同情和惋惜。

    南唐灭亡是大势所趋,北宋统一是无法阻挡的。况且,此时南唐国势衰微,李煜纵有回天之力也无法挽救。但是,尽管李煜面临着种种困难,还艰难维持政权达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后从未心归宋朝,而是始终不忘故国,心系故土,终至客死宋土。

    后世都对李煜的词大加赞赏,而多惋惜其亡国。

    纳兰性德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说:“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郭麐说:“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

    是啊,李煜是生错了时代,生错了家庭,以他的才情,若不是生于帝王家,他一定会成为不朽的诗词大家,为世界创作出太多的名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496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07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632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80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19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65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52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10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2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42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1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24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17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68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23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2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11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