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份写了一篇文,叫做: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论学习法语(计划篇),目的是为了9月中的法国出差做准备。出差结束了, 来做一次总结。
【8月的计划】
《刻意练习》中大家非常熟悉的是“一万小时理论”,即如果对一项技能练习达到一万小时,就能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但是这个理解不是完全如此,还有四点需要强调的:
1. 有目的的训练,跳出舒适圈
2. 训练的是“心理表征”,也就是看问题的时候会有对应的心理结构,比如足球高手可以发现规律,判断带球队员的下一步动作是射门还是传球,但是我们普通大众只能看热闹
3. 研究这一领域高手成功的原因
4. 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
根据这四大要素,8月制定了如下计划:
目标:9月出差能让同事和自己感受到自己法语的进步
强度:2小时*30天=60小时
方法:欧那法语课(课程正好在8月底结束)&听写训练(并背诵)
实践结果如何呢?先上图,有图有真相。除了每周二和每周五晚上1个半小时的法语课以及课前的复习,剩下的学习时间就是这里的听写,每天一篇,时间大概是40分钟到1一个小时,因为包括听写,理解,生词总结,重复甚至背诵。效果如何?
【掌握一种语言的最终结果是你对它感到舒适】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的最佳结果是内化,所谓的内化,就是它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当你在沟通的时候,你不会意识到你用的是哪种语言,而侧重点都在内容,就比如说我们在说中文就是这种感觉。用中文沟通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中文,英文沟通时候脑子里想的是英文,法语沟通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法语。相信这其实是很多多国语言是母语人的感受,我把这成为“舒适感”。
而我法语一直都是这种情况,脑子里没有翻译这回事,为啥呢?简单来说,被逼的!因为刚学法语的时候也是法国老师教的,可爱的老太太明明英文很好,但是一句英语都不跟我们说,从头到尾飙法语,真心学出了泪流满面的感觉。但是后来回头想一想,所有小朋友学语言就是这么学的呀,哪来的翻译。
所以,在我脑子里不存在翻译,但是这次出差这种舒适的感觉在扩大。什么意思?就是因为词汇量的限制,之前理解的范围有限,这次明显感觉可以谈论的话题增多,整周该说法语的时候说法语,该说英语的时候说英语,无障碍,很惊喜。
【做的好的:学习语言就是一种重复迭代】
如果我们把语言拆开来看,就是段落,再把段落拆开来看,就是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如果我们把句子拆开来看,就是句子之间不同结构的联系,主谓宾,主谓宾的修饰成分,所以就有了语法和词汇。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
一开始听写的感觉是听到的是短句,单个词和一些词组组成的大意;经过一个月的坚持,后面听到大意下的句子结构和词组;即便有时候语速很快,可以根据大意和关键词推断出它用的词组和结构,也可以根据对大意的理解更正听得不准确的时态和单复数,这个时候明显感觉自己的词汇量增加了。这就好比一开始你看到的是一片光,虽然你知道它们不一样,也知道它们之间有强有弱,却如无头苍蝇一样抓不住重点,就得都抓;但是慢慢地,你发现光和光之间是有小团体的,它们围绕不同的中心散开,这样我们就抓住了重点,很方便展开。
就像我们听中文,会提炼出大意,因为目的是交流,至于逐字逐句的对应,有时候并没有那么重要。
而现在的词汇量的提升,增加了大意的理解,由原来的比如50%增加到80%。
同时,对语法也更敏感的,这篇文章通篇用的是现在时还是虚拟式或条件式。说明什么?说明在听懂大意的基础上,我有余力来关注语法了,从容性增加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听写这个可以即使反馈的方式,即使积累词汇的正误,而且因为是刚需(需要马上听写再重复),而且有上下文,所以更容易记忆。
【需要提高的:量变才会达到质变,增加量】
之前定的目标是周一到周五,每天2小时。实操没能达到每天2小时,而且背诵起来需要的时间比预计的长,所以不能即使的复习(我会要求自己每周五回顾这周所有内容,这个在后期坚持得不好)。
另一个坚持不好的是背诵。《每日法语听力》有个非常好用的功能,就是跟读原文,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语音语调是否准确。之前那篇也聊到自己对发音有莫名的执着,所以时间都花在哪里发音需要改进了,给背诵的时间就少了。不过anyway,这不是不背诵的理由,总之就是没有坚持到未。
【下一步:坚持听写】
听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自己学语言的方式,它同时锻炼了我们听力的敏感性(同时检测了自己的词汇量),拼写的能力,而且学习了别人对语言的应用;加上背诵,它就会不断提高我们的词汇量以及我们对语言应用的掌握。
不过由于时间的限制,现实点来说,下一步的目标是坚持周一到周五每天听写一篇,同时复习最开始听写过的一篇,确保正确率。时间控制在40分钟 (包括背诵)。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