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酒文化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自古就有饮酒的习惯,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武林高手,亦或是达官贵人,或是平民百姓,大家对酒真的是毫无抵抗力。诗仙李白就是爱酒之人,一首《将进酒》更是写出了醉酒的最高境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整首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活脱脱的展示了一名“醉汉”放飞自我的典型形象。
我见过很多种醉汉形象,有的人会不停地哭,有的人会不停地笑,还有的人倒头就睡,比较有涵养的人会不停地给你讲人生大道理,讲的头头是道,根本看不出是喝了很多酒的人,略微低级的人会满嘴跑火车,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最低级的人就是借酒撒泼,认为宇宙中他最大。我一直不信“酒”怎么可以让一个正常人变得如此癫狂,所以亲自试过一次,60度“草原白”喝过半斤,那可真不是盖的,喝完以后,顿时感觉有一股洪荒之力不停的在脑中旋转,脚底像是踩了棉花一样软绵绵的,根本无法正常走路,几乎是踮着脚尖跑着出去的,但我很确信我的意识很正常,没有一点错乱,因为我清楚的记得每一个细节,虽然说话有点大舌头,被酒精麻醉了小脑站不稳,但我成功的走上三楼并把两瓶酒徒手安全带回家给老爸。所以我一度怀疑喝醉酒耍酒疯的人是故意的,根本不是酒精在作祟。
法国心理学家曾今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来到了一间酒吧,邀请了19名志愿者,进行血液酒精浓度测试,以及要求他们对自我吸引力进行评分。这一项简单而富有乐趣相关研究发现,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和自我吸引力评分有显著的正相关,用人话来说就是喝酒喝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更有魅力。并且这一项研究获得了2013年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 实验过程:第一组被试,都喝酒。一半的人被告知自己喝的就是酒,而另一半的人被告知自己喝的只是不含酒精但是有酒味的饮料;第二组,都喝普通饮料,一半的人被告知自己喝的不含酒精,另一半的志愿者被告知自己喝的是含酒精的饮料(实验者在杯口抹了些酒,为了让志愿者相信含有酒精)。随后志愿者要求为这个饮料拍一段广告,并对广告中的自己进行吸引力评分结果发现啊,那些觉得自己喝了酒的,(无论你是否真的摄入了酒精),都会觉得自己更加有魅力。那些觉得自己没喝酒的(尽管其实你真的摄入了酒精),对自己的吸引力评分都低于觉得自己喝了酒的人。所以,这就印证了我自己的亲身实验,那些想要借着醉酒闹事情的人,是他本身就有问题,不是酒喝醉了他,而是他本性就是这样的,想要撒泼,只是借着喝酒的名义发酵一下而已。所以我从来不相信那些说是喝完酒忘记自己干过什么的人。
如果一个人每次喝了酒,都假装发酒疯,然后感觉自己喝点酒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想怎样就怎样,乱骂人,打人,睡在地上,反正各种让人觉得恶心无理的行为,他都觉得很得意,了不起,其实这样的人真的没有喝醉,他所有的行为都是故意的,只是想要引人注意而已,或是平时装的人模狗样,只有喝酒后才能释放原形而已,只能说这样的人真的很可怜。
不可否认,醉酒的确可以催化难得糊涂的境界,酒后吐真言,醉酒甚至可以泯灭人与人的警觉或隔阂,可以收获瞬间的人际合和,醉酒后可能一切在现实中达不到的愿景都能瞬间实现,不过我还是想奉劝那些不胜酒力的人,不要把自己的一世英明毁于一次醉酒难堪,我一再强调我不讨厌醉酒的人,只是不喜欢借酒闹事之人,我只是觉得生活已经如此不堪,何不清醒一些呢!我想所有人醉酒后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第二天酒醒的那一瞬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