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社交中可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个叫作“做一个愿意为他人鼓掌的人”。
胡慎之:这很重要,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欣赏别人。
樊登:随喜赞叹。
胡慎之:对,欣赏他人太重要了。
樊登:当你学会随喜赞叹了以后,你的内心也会变得干净,变得健康了,或者你能够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
胡慎之:变得更善良了,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只有善意地对待这个世界,我们才会随喜。
第二个叫作“尊重自己,同时尊重他人”。
胡慎之:在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了三条边界。我跟他约定:“你慢慢长大了,现在有三件事情属于底线。”
第一条底线就是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就是接受别人是完整的人,也接受你自己是个完整的人。
第二个底线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是给你自己的情绪、事情划定一个边界。有的时候他的书包没整理好,有些人就会不断地去帮他整理书包,因此他永远都不会有整理书包的能力,这叫侵入。很多人说“这是我对孩子的爱”,还有些人说这叫溺爱,但不管怎么样,其实这叫侵入。你否定了他自己的能力,默认他就是个废物,连书包都整理不好。所以谁的事情谁负责,我们要让他知道人与人之间是有边界的。
第三个底线,不要撒谎,其实这是一个真诚的问题。因为我们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自我欺骗。有时候我们所有的自我感动、自嗨,都是自己在欺骗自己。
我认为恰如其分的孤独,更多的是你需要有一些勇气。我经常说这是你的英雄之旅,当你去体验这种恰如其分的孤独,你首先是个英雄。英雄是什么?英雄可以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自己很多的东西,这是需要勇气的。
樊登:英雄不是不害怕,英雄是看清楚了真相还得干。
第三个原则叫“要有循序渐进的分寸感”。人跟人之间是需要有边界的,你知道有些事你管不了,你也不应该管。
第四个叫作“向对方表达善意”。
樊登:表达善意意味着我愿意接纳你,我想跟你有更多的交流、交往和合作。但是我们不是跟所有人都能有进一步的交往、交流和合作,那想要拒绝怎么办?
胡慎之:拒绝没关系。
樊登:表达善意的同时,也可以拒绝。
胡慎之:当然,拒绝有的时候也是一种善意。
第五个叫作“遵循价值交换原则”
这怎么解释呢?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不管是亲密关系,还是其他的人际关系,我们说合作中要承认他人的贡献,这个很重要。这能够体现人的价值,所谓的自我价值,就是对别人有贡献。
恰如其分的孤独就是不会一个人离群索居,但是也不会害怕自己被别人抛弃,可以享受独处的空间,但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很自在,这就是恰如其分的孤独。
胡慎之:这是你的自由选择。
其实问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他自身所具备的特质,他的这种特质就是他容易被对方影响。这时候我的建议叫“说软话,做硬事”。如果你真的是个独立的孩子,你对你的父母可以说软话,但是你的人生你要自己决定,要做硬事。
吃饭的时候好好地享受美食,睡觉的时候好好享受睡眠,看剧的时候好好享受剧,出去玩的时候好好享受美景,享受每一个当下。到后来,别人对你的看法这些东西真的一点都不重要了,因为你发现了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只有我们觉得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体验都很重要,我们才不会把别人口中所谓的你、别人的看法看得很重要。就像你在享受一件你特别享受的事情时,旁边有人走过,即使有一百个人围观,你都不知道。
樊登:沉浸地过自己的生活。
胡慎之:专注于你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体会里,那么你就会对别人所谓的那些东西不感兴趣。而且别人都很忙,没人来评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