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和儿子一起看他推荐的经典电影,什么巜肖申克的救赎》什么巜海上钢琴师》等等,都是一些有关存在主题,探讨生命的意义,开始感觉还可以,也写一些观后感,可是这样的主题太过于沉重,整的我都有点抑郁了。生活还是需要悠然一些,没有那么多意义和为什么,只是活着。
因此和儿子说:你再让我看烧脑的电影,我就不写影评了。儿子为了鼓励我坚持写作,就说好好好,给你选一个轻松的,巜国王的演讲》。我一直相信儿子的,果然轻松,帅男美女,皇室贵族,不仅满足了我对皇室的窥探欲望,而且电影里有一位没有所谓官方认证资格的野路子心理师,在电影里看到同行,感觉很亲切,由其对他的治疗路数很是欣赏,所以欣欣然以心理学人的角度写一篇巜国王的演讲》的观后感。
看完电影感慨,哎,皇室贵族的情感和我们一样呀,同样演绎着平常父母与子女之间一样的爱恨情仇。
长子爱德华八世非要与嫁过两次的辛普森夫人恋爱,后者当时不仅尚未办理离婚,还同时与其他男人保持情人关系,可是爱德华却在辛普森面前贱到无敌,让皇上父母情何以堪。全家人一起等着吃饭,他是肆无忌惮的煲电话粥,弟弟不停的上楼催促"母亲在等你吃饭",他却说:“她忘了父亲的钟快了半小时”,说完便去把时钟倒转半圈。这是对父亲有多不屑,对母亲有多不满,对规则有多愤怒才让爱德华如此放荡不羁。
小儿子乔治呢,却一生都活在父兄的阴影之下,诚惶诚恐,只有在老婆面前敢痛哭流涕的口吃乖乖男。
当父亲临终遗言说"乔治比所有的兄弟都勇敢有担当"时,乔治激动的的说"他从来没有当面这样说过我"。这份迟来的肯定对于乔治来说是多么重要!当他在最后作出一份成功的演讲后,那种踌躇满志却又压抑住情感释放的神态,是多么渴望父母的肯定:"爸爸,你看我棒不棒?"
两位被寄予厚望的王子,一个是想努力做好但压力山大到口吃,一个能做好却只对烈酒和放荡女感兴趣。不禁让我想起网络上有一段时间内很火的一个社群叫什么"父母皆祸害",所有人都在控诉着自己的一生被父母全毁了,我相信这些人的父母如果有机会也都会哭诉"子女皆累赘"。孰因孰果,真是难分伯仲。
那什么样教养方式会不是"祸害"呢?心理学中对教养方式大致分了四类:
专制型教养方式:一种限制型的刻板教养方式,依靠权力道理震慑迫使孩子遵从规则。
权威型教养方式:一种灵活的民主的教养方式,温暖接纳的父母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同时提供指导并有所控制。将关爰与适度合理的父母控制相结合。
放任型教养方式:一种接纳且放任的教养方,这类型孩子喜欢自我为中心,但缺少控制性并且具有较低的独立性和成就感。
不作为型教养方式:一种非常放任且具有较低要求的教养方式。
但是同样的教养环境,可是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为什么?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人的天性气质也分为三种类型:易教养型、难教养型和缓慢活泼型。
易教养型的儿童:情绪好、生活有规律,较少产生不安情绪,对生人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难教养型的儿童:生活不规律,害怕与陌生的人和环境接触,对自身和外界的刺激反应过于强烈。
缓慢活泼型儿童:特征界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他们的反应较慢,不够活泼,且内向,对新鲜事物倾向于退缩。
关键的关键是早期气质特征有时会继续保持,有时则不会,换言之,气质是可以改变,取决于气质类型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拟合度。匹配度高的是优化模式,低的是劣化模式。
拟合优化模式,即使孩子先天具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和消极行为,只要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安全型的依恋模式,适应障碍就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而如果教育和婴儿气质类型不一致,形成非安全依恋模式,而且教养和气质两种之间冲突十分严重,一定会导致行为问题和发展障碍。
我们的孩子终归会长大成人,先天的气质,后天的教养以及二者之间的拟合度,决定了成人后的我们是自由型、叛逆型还是顺从型。
自由型:这是安全型依恋类型,这类儿童自我认同度高,更幸福快乐,更容易和他人相处,真正的高效做事低调幸福。
行为模式:单纯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充分利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和资源来有效的处理和针对现有状况。
心理模式是:你好我也好,生活共赢。
电影中伊丽沙白是这个类型的典型代表。伊丽莎白王后:真正的自由人。她温和优雅,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皇室的贵气,却又十分平易待人。如果不是伊丽莎白王后的鼎力支持,乔治六世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为了治疗口吃,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启用野路子罗格医生,幽默风趣的性格让所有与她接触的人如沐春风,邱吉尔评价伊丽莎白王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勇敢的女人”。
顺从型:这个类型的儿童给人的感觉是乖巧听话,妈宝型儿童,渴望他人的认同。
行为模式:一直想取悦于父母和他人的关注和表扬,得到了志得意满,得不到表扬就会沮丧,压力山大。
心理模式是:我不好,你好。
叛逆型:这个类型的儿童有能量,喜欢和别人对着干,你说东我偏往西,你越不让干我越干,只有和所有人为敌,才能彰显自我。
心理模式:我好,你不好。
相对于顺从型,叛逆更是一种防御,通过自己的叛逆去争取父母的爰,不象顺从型儿童直接要爰,而是用"我不要爰"来表达"我要爰",就是这么费劲。爱徳华爱辛普森夫人吗?也许爱德华更多的是可怜,是可怜那个一直不被父母认同的自己,辛普森夫给了爰德华一个爰自己的机会,所以在她面前爰德华才能致贱无敌。
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如果老王后给予了合适的爰,爰德华八世不是那么叛逆,由他继位,英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不得而知,重要的是也就没有了现任伊丽沙白女王,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生活没有如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爱德华有了辛普森,乔治有了伊丽沙白,伊丽沙白找到了我们的心理师。
罗格医生,没有官方认证的心理师,顶喜欢他那种管你是王侯将相,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信。教王子骂粗口,唱歌,大叫,乱蹦乱跳地解放肢体,让他学会简单地聊天,让他做一切他认为不应该的事情。他知道顺从型的孩子背负着别人太多的期望和压力,背负着太多的应该。只有把乔治心目中国王的神像摔碎了,才能让他像一个正常人那样说话。国王最后做到了。正是“放下”——放下恐惧,放下掩饰,放下过去,放下自卑也放下了自傲。乔治终于在罗格的帮助下卸下了身负的十字架。
他终于可以不怒自威的警告罗挌"我才是国王",我们的罗格马上从君师的位置回到了君臣现实,应该退场了。
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是多么重要。如果罗格拎不清,会是什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