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编版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德育渗透
“万事德为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了作为教师的三种职责,而把传道放在第一位,充分说明在我国古代,教育者就已经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 教师的职责在于教育育人,不能只“教书”,不“育人”。而“育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施德育。语文教师都应该树立“大德育”理念,人人自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充分挖掘现代文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徳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在现代文阅读中,要选准德育渗透点,让德育自然而然地融入。
一、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老师提问的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品质。其中,课文的第三至八节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全文所写内容虽然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但学习孙中山先生敢于质疑,主动学习,依然有着现实意义。将教学重点定为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理解的基础上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尤其是对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理解不懂就要问的道理这个学习目标的达成时,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展开交流。引导学生从同学们的角度谈看法,如:孙中山站起来问先生的时候,同学们都被他的举动吓呆了,可见孙中山在学习上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再引导学生从孙中山的角度谈看法,如:私塾先生非常严厉,孙中山还要壮着胆子问先生,说明孙中山求知的决心很大。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学习上“不懂就要问”的事例,说说自己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这样,不知不觉的课堂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要问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二、 引导学生发现幸福感恩生活的价值观
几经修订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依然保留着《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儿时的阅读,孩子们了解的是故事的情节,但是对于经典的阅读,了解创作背景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涵。
课堂上,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先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可怜的小女孩!……”这一句式回顾小女孩苦难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处境。再借助课后题提取信息,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有助于降低难度,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看到的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悲惨。最后再通过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幸福的”意蕴,懂得小女孩的幸福是幻想中的幸福,进一步体会到小女孩生活的不幸,结局的悲惨。拓展延伸: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痛苦,看到的幻象是这样美好,而结局又是这样悲惨。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说。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许多同学写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发现了自己的幸福,发现了自己被家人的爱包围,感谢父母的操劳,爷爷奶奶的疼爱,生活很幸福。
三 培养美好品质
三年级上册《粗瓷大碗》,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领悟这些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