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论语·先进》
子路、冉有、公西赤三个人先走出去了,曾皙在后面。曾皙就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说的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大家说说各自的志向而已。”曾皙问:“您为什么对子路的话笑了?”孔子说:“治理国家讲求的是礼让,他的言语之间没有任何的谦让,所以我笑他了。”曾皙问:“那冉求说的不是国家吧?”孔子说:“怎么见得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一个国家呢?”曾皙问:“那公西赤所说的不是治国吧?”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不是国家的事情又是什么事情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小事,谁还能做大事呢?”
听曾皙问老师的话很有意思,感觉子路要千军万马的战斗精神倒是被老师笑了,自己还不明白。结果老师说子路不够谦让治理不了国家。不过我觉得子路这样的人能够治理好一方军务,带领好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部队,一但要开战了他定是大将军。而曾皙又觉得冉求和公西赤说的事情都不是治国的大事,他们说的关于吃饭问题、礼乐问题、宗庙问题、会盟问题似乎都不是治理国家的大事。然后老师的回答就惊呆了曾皙,孔子觉得冉有和公西赤在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而他们这么谦让还不能治理国家的话就没有人能够治理了。
《道德经》中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这就是一个人愿意干小事,把小事做好然后慢慢影响深远。让我想起自己这些年在管理上犯的错误,比如以前不重视培训,这样的话以教育为核心的理念就是一句空话了,以前对于话术的要求和标准化没有重视,这其实就是一种礼的学习。比如,我们用心做了很多服务,但是当客户在得到我们的服务后还是不满意,后来找了别人,我们应该怎么说话?虽然应该反思,但还得有一定的说话标准。当我们打电话过去,客户生气了,批评我们了,我们应该如何回答?等等的一些细节,我觉得都是非常重要的礼节。听上去这些是教一个人如何说话的,好像都是小学生时代的事情,但是我觉得长大后还得学,语言的力量是蕴含了强大的能量的。能够把这样的一场又一场培训做好,我们的企业才算是把教育做好了。
方法千千万,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核心。那就是人一定要有志向,孔子的各位学生都在谈论自己的志向,包括孔子本人也是如此,胸怀大志才能有一个做事情的准则,有一个人生的目标,人生也就开始真正启航了。人的一生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就不能没有志向。王阳明所有学问都是表面的,为什么他能成为圣人?核心的原因就是因为从小的志向就是要成为圣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会有平定宁王的选择。
不管孔子的学生方法对不对,毕竟孔门七十二贤都是了不起的人,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有人生志向,虽然都有错误的时候,但孔子和学生们总是在聊人生的志向,孔子也会慢慢地教导他们。想想身边能够一起聊聊志向的人都多少?总是聊游戏?聊八卦?还是聊别人的人生多精彩?感觉听得最多的就是我有个朋友多厉害。很少有人聊我的志向是什么,或者说到了这些就笑场了。感觉为了工作而工作的人生就会变得烦闷枯燥,苦不堪言。
正所谓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志向,但是又着手于当下的小事,从解决温饱,到解决礼仪礼节,慢慢形成歌唱人生、歌唱团队精神的乐曲,开好各种大会,到最后才能看到曾皙所描绘的盛世情景。做一个不嘲笑任何人的梦想的人,因为人生的出生和梦想都不可以被嘲笑,正如《史记》记载的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