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贫穷家庭的孩子农村孩子米勒、罗马尼亚出生的布朗库西、雷诺阿在其中算是最好的,但人生也是被安排为工匠之路。
米勒是通过独创性而获得了社会认可,这已经是他30、40岁以后的事情了。
布朗库西在人生的前半段是非常进取的,为自己的才华流淌打下了基础,而恰好有自己的顾客,后半段较为顺遂。
雷诺阿曾经不被认可,但只是短期的。
1、米勒 与巴黎抗衡
他对卢浮宫的大部分作品都没有好感,他最讨厌华而不实,而这些画家却大多以炫耀为荣。
时代节点:1848年,共和国取消了评审委员会,艺术沙龙对所有画家开放,米勒的《颠谷者》此时受到欢迎,开始有了订单。
个人从自发到自觉:橱窗旁,有过路人说:“那是米勒的画,他就会画裸女”,米勒说这是他听到过最残酷的侮辱,从此刻开始,他决定不再去追随潮流,只画自己想画的。35岁,搬家到巴比松,荒地和森林。有9个孩子,画室没有光线,两天美吃饭。妻子时农村妇女,支持米勒创作,即使换不来面包和木柴也毫无怨言。
在巴比松,米勒发现了他的意义,他热爱辽阔的地平线、平静的山峦草地,更多田野里终年劳作的人们怀有诚挚的爱,他们耕种大地,简朴卑谦地生活着,并不憎恨贫穷,平静地对待生活,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却没有人能表现他们身上这种坚韧的美。米勒是属于他们的,只有他们能激起他最深沉的激情,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命运,做一个农民画家,表现劳动的痛苦,并且在这种严肃的痛苦中颂扬生活的诗意和美。
浸泡在浮华享乐中的巴黎,不欢迎另一个世界的入侵,他的画在巴黎沙龙里显得不合时宜,他在挑战巴黎的欣赏趣味,在一屋子纤细的腰肢、娇嫩的脸蛋,精致的衣着配饰以及卖弄风情的姿态里,突然跳出一幅颜料厚重的作品,只有单调的田野,简单的衣着,粗笨的劳动者,在晚钟等中,敖东第一次以庄严而痛苦的方式被直接呈现在艺术中。
从生到死,都生活在劳动者中间,他接受的教育就是把苦难看作生活的一部分,承受厄运时平静。
他反感人们从政治角度解释他的艺术,他拒绝被巴黎公社列入艺术家协会。
这个酷爱时髦和风流的民族,在米勒严肃卑谦的画作前,终于表达了应有的敬意。
布朗库西
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小乡村,不断出逃又被拉回来,在杂货店当小工时,用木箱制作了一把小提琴,店主和一位顾客深为激起,联合资助她当了全职学生,赢得奖学金,进入雕塑系,在当地屡屡获奖。
到巴黎,在酒馆打工,来自罗马尼亚政府的奖学金使他进入国立美术学院。担任罗丹助手两个月。
对哲学有兴趣,酷爱柏拉图。作品显露出哲学的沉思。美国收藏家欣赏他。
雷诺阿
小时候住得距离卢浮宫很近。父母贫困,从外省到巴黎,父母支持孩纸搞艺术(技术工人),哥哥是小有名气的雕塑匠,他13岁被送去学习瓷器装饰。
19岁进入皇家专业美术学校,,在一个开明画室认识莫奈等人。
一群年轻的画家,一起抱怨官方沙龙,决定自己开办画展,但是几年后雷诺阿又否定了这种形式,跑到了意大利杯古代大师所震撼。
风格:温馨甜美,轻松愉快。
人生的最后10年在普罗旺斯度过,最后一次出山是应邀到卢浮宫参观自己的作品。
当年那个苦孩子,省吃俭用去这里临摹大师作品,如今他的画也并列其中。
比真实年显得大,被风湿病折磨,手变形得厉害,大拇指弯向掌心,其他手指弯向手腕。见过这双手的人都会想:不可能,这样的手怎么能画出这些画。晚年的他没有别的愿望,只希望一直画,一直画,风湿越来越严重,只能坐在轮椅上画,家人用绷带为他裹上手,以防磨破手。
让·雷诺阿记得,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天,要画银莲花,女仆去采摘了些回来,他一连几个小时画这些美丽的花朵。当晚,雷诺阿就去世了。他最后一句话是,我觉得似乎明白了一些事。
马奈家庭富裕,最初去做了见习水手。
卡米耶有支持他的父亲,还有罗丹为她背书,但是精神分裂。
德加家庭富裕,不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他自己到意大利学习,自己办画展。但是,他很少能画出自己满意的画。
马奈
出生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一会儿法兰西美术学院附近,舅舅热爱艺术,从小带去卢浮宫。
最初是见习水手。
转折点:然后回到巴黎学习画画。善于模仿和临摹。
古典绘画之风中,在一片古典的甜美中,
1、他拿出了《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被骂得狗血淋头。堕落的品味,一丝不挂的女人呢在两个衣冠楚楚的男人中。
2、他呈现出梳理和冷漠,
3、拒绝透视,不让绘画有空间感。
财富:不为钱发愁。自己花了钱开办展览。
转折点:无。此后,逐渐被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
莫奈:马奈是一场伟大而丰硕运动的代表人物。
德加
祖父是显赫的银行家,进入学校学习画画。巴黎美术学院。
第二学期,放弃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因为他不需要通过罗马大奖去意大利学习,22岁他直接到了意大利。
性格弱点:有很多想法,不是没实施就是半途而废。因为战争而无法修改一幅已经送出去的画,家人非常高兴:战争使他终于完成了一幅作品。
在沙龙展上得不到重视,最后加入印象派联展。
画风:粉彩缤纷而清淡,有种转瞬即逝的飘忽感,取景和人物的排练随意,就像随意一个人进屋房间看到的情形,没有刻意追求构图,没有平衡,没有主次,这种突破是革命性的。似乎是以医学态度对待女人。
终生未婚,也不知道他的感情生活。
卡米耶
从小热爱泥巴,6岁就开始自己捏,13岁去上雕塑课。内心有激流和强悍,不是为普通的花花草草而生,是第一个创造内心雕塑的工匠。只为雕塑而生。
父亲给予极好的艺术培养,自己在外省工作,支付家庭开支,在外租房。终其一生,无比疼爱女儿的父亲都一直支持卡梅耶,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
18岁时成为罗丹的情人。罗丹和卡米耶在一起生活和工作了12年,他们各自职业生涯中最好的作品都出自在这段时间。然而,人们谈论的最多的依然是他们的爱情生活。罗丹竭尽全力想帮助她,他把她介绍给评论家和收藏家,帮助她获得奖金,但不管她做什么工作,她都无法摆脱他的阴影。
四次堕胎,最后切断了和花心的罗丹一切的联系。她坚信才华可以战胜一切。
让大众认识艺术价值仅靠作品是不够的,正是用卡米耶讨厌的那些社交手段,罗丹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认可和财富、名声。
卡米耶把自己关在工作室,不出门,在用木条订上窗户。40岁时成为衰老臃肿的老妇人,精神出了问题。在她父亲去世后,家里人立刻将卡米耶送到精神病院。
卡米耶在精神病院度过了三十年的时光。她的医生曾建议她出院,但都被她的母亲拒绝了。母亲去世后,她的弟弟保罗(一位著名作家)保留了这一否决权。她一直被锁着,直到她死去。在这三十年中她没有制作任何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