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表层的头脑必须了解它自身活动的正确意义,并因此让自己安静下来。只是控制、强迫、规训,头脑是无法安静的。只有当它领悟了自身的活动,通过观察,通过觉察,通过看到自身的无情,看自己怎样与仆人、妻子、女儿、母亲等人讲话,安静、平和才能产生。
当表层的意识头脑这样充分地觉察自身的所有活动,通过那份领悟,它就自动平静下来,而不会被欲望的强迫或控制所麻痹。然后,它就会处于一种接收潜意识的暗示和提醒的状态,头脑有很多很多隐秘的层面——种族的本能、深埋的记忆、隐秘的追求、尚未愈合的深度创伤。只有当这一切将它们自己投射出来并获得了解时,只有当整体的意识被任何一个伤口或任何一段记忆揭开全貌时,它才处于拥抱永恒的状态中。
冥想就是认识自我,没有自我认识,就没有冥想。如果你没有时刻觉察你自己所有的反应,如果你没有充分意识和觉察你的日常活动,而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在你的古鲁、大师的画像前静坐冥想,那就是逃避。因为没有自我认识,就没有正确的思考,没有正确的思考,不管你的意图多么高贵,你所做的都毫无意义。因此,没有自我认识,祈祷毫无意义。
如果有了自我认识,就有了正确的思考以及正确的行动。有了正确的行动,就不会有困惑,因此无须祈求别人来引领你解脱。一个充分觉察的人,就是一个在冥想的人;他不祈祷,因为他一无所求。通过祈祷,通过控制,通过重复以及类似的种种,你会得到某种寂静,但那不过是种迟钝,使头脑和心灵退化到倦怠的状态,那是在麻痹头脑;而排斥,即你们所谓的专注,不会带你到达真相——没有排斥能做到。
带来领悟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如果有正确的意图,觉察并没有那么难。如果你对发现自我的整个过程感兴趣——不只是表层的那部分,而是你整个存在的全部过程——这样就会相对简单。如果你真的很想了解自己,就会检视你的心灵和头脑,了解它们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了解的意图,你就能了解。然后,你就能追踪思想和感觉的每个活动,不谴责也不辩护。通过追踪生起的每个念头、每种感受,宁静就会产生,那不是强迫和控制的结果,而是因为没有了问题和矛盾。就像一泓池水,每一个无风的夜晚,它就静了下来。当头脑寂然不动,那不可测度之物就会出现。
爱就是:每天都死去。爱并非记忆,并非思想。爱并非是种将时间延伸以此让自己得以延续的东西。经由观察,一个人必须对一切事物的延续死去。然后爱才会到来,而有爱,才会有创造。
而彻底空无的头脑——空无意味着觉察、寂静,因此也意味着爱,以及对死亡的全然了解——这样的头脑就具有创造力。具有创造力的头脑一直都是空无的,由这份空无之中它有所行动,由这份空无之中它讲话。因此,它一直都很真实,其本身绝不会造成欺骗。而只有这样的宗教头脑才能解决世界上的各种痛苦的问题。
知识是积累起来的记忆和经验,而经验绝不可能是完备的。所以,一颗优良的心会装满知识吗?还是说,一颗优良的心是一颗自由的、领悟力强的、完整的心?一颗优良的心会是偏执、狭隘、传统的吗,会抱持民族主义吗?那显然不是一颗优良的心。
倾听的艺术就是倾听、看到真相并行动。
记忆画面在大脑里翻江倒海,
因为一旦你彻底了解了自己,一切摩擦都将不会产生,从中就有了这截然不同的能量品质。那么,要搞清楚怎样观察自己,就必须了解观察的含义。
这一切都是虚的念头,通过情绪,把念头的指令和身体细胞的反应更实时的联结起来。这就是我在书里谈到的“萎缩”。
怎么随时把“在”活出来,通过每一个动作把“在”带出来,才是重点。
“动”和“在”一点都没有矛盾。“动”中带着“在”,那是不得了的“动”,你的生活自然会变得比较顺。
容纳、接受、包容一切瞬间带来的变化。
这个「静」很有意思,会让我们自然投入生命,发现原来通过静,我可以看到一切,可以欣赏到人间带来的种种变化。
通过宁静可以看清楚,不需要反弹,一切就这样了,瞬间过去就过去了。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通过瞬间与瞬间当中,会发现不顺的也就顺了;你认为不满意、不完整的也就圆满了。
不用做任何事、任何动作,只是让生命、瞬间存在,让一切变化无常存在。
通过人生很多体验,我们会知道人生有更大的蓝图。地球变化太快,一句话造成对立、抗争、毁灭,但在这之中觉醒的机会就来了。
重点是「这里、现在」,其他都是念头,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