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在前面:
最近一直在留意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期待能够通过外界的视角更好的认识自己也更好的接纳自己。很偶然的看到了武志红老师推荐《抱住棒棒的自己》,觉得书名有点儿意思,封面看上去还有点儿小治愈,于是买回来尝试阅读。
全书采用漫画的方式呈现了22个心理咨询来访者的案例,呈现的均是一些很浅显的心理学理论,对于入门而言不错,但是对于高阶的心理学研究者而言可能会显得有些小儿科。
二、一些摘记
1.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我们常常误以为骑象人可以指挥大象,其实不然,大象的力量比骑象人的大得多了。
2. 改变分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问题是第一序列;而应对问题的方式是第二序列,很多时候我们的改变只停留在第一序列,只盯着问题而忽略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让问题一直存在,有时候比起硬碰硬,寻找更柔软更易于被接纳的方式或许更好。
3. 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人的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要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仍然能够走在今天,这就表明一定有一些资源在支撑我们。这些资源原本就蕴藏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之中,将这些积极资源调动起来,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可能。
4. 人生不是一条线,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大多数时候,我们想要改变的不是一条线,无法一挥而就,他是一连串小的改变。就像我们手握手电筒走夜路,有时路太漫长,电筒的光无法照的太远,我们看不到尽头,所以只能照亮脚下,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走的很远了。
5. 小步子原理:我们不必给自己设定太大饿目标,也不要去想未来太过巨大的任务,专注于眼前能走的一小步,用小步子的正向反馈激励自己迈出下一个小步子。
6. 如果投入70分,我得到的只是70分,甚至得不到,我可以接受;倘若投入了100分,得到的却是70分,甚至0分,这太打击人了。因此为了避免“努力却失败”导致的自尊受损,我们常常做不到全力以赴。
7. 解决问题型思维难以提供持续的动力,他的动力来源是对现状的不满但是这种不满意的情绪很难成为我们行动的动力,反而容易形成焦虑,常常没法办法坚持总会中途放弃;创造型思维可以让我们不再纠结于问题本身,当我们开始不把自己当成一个“问题”的时候,想想自己期待变成什么样子,成长反而会悄然发生。
8. 当超我和自我产生冲突时,我们就会产生严重的道德焦虑,觉得自己做错了。但是,如果我们被“正确”管控,就很难绽放内在的生命力;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保持正确”而被爱。
9. 试着放下“解决问题”这件事的执念,所谓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在这样的人生里,我们接题、解题,或许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总会有无力的时候。尝试带着问题去生活,生活会逐渐、不知不地在一段时间后越来越接近你要的答案。
10. 一段关系里最重要的体验人是“我”本人,一段健康的关系,是两个人都感觉自在的关系。亲密关系中更多的自我决定,会带来更少的负面情绪和更多的积极行为,提升关系的整体幸福感。无论进入哪段关系,记得挺直腰板,优先看见、尊重和照顾自己的感受。
11. 在亲密关系中间,我们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照镜子,好的亲密关系就是在你面前,我觉得我很好,我很可爱。
12. 我们对自己和对别人总是容易有一套“应该思维”,觉得自己应该这么说话,应该这么做事,应该如理想中那样。而“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这份差距会让我陷入失控的焦虑。所以,尝试放下“应该”的条条框框,开始询问自己的真实感受,去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感,而不是苦苦想去改造他人。
13. 尝试正视自己对他人的需求,学会表达需求。确实,独立照顾好自己是成年人必备的技能,但是,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好大大方方的去依赖也是一种必需且珍贵的能力。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与世界的连接,我们需要爱,需要依赖,需要被放在心上,表达出这种需求,我们离真正的独立,就近了一步。
14. 当我们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缺少”的状态是,要试着去培养“这是我自己的课题的意识。因为当我们本身有所缺少时,很容易被捕捉、被诱惑,但却难以和对方产生深度链接,所以尝试去接受“没用”的伴侣。
15. 很多时候亲密关系容易感到不愉快,大概就是主动代入了“一条心”的假设。但是人有自私、欲望等种种局限,所以用沟通去达成理解的共识更加重要。
Tips:
我看完整本书加上写思考笔记的时间,不超过半天,所以对于大多数忙碌的伙伴而言应该也是不错的睡前读物。个人感觉从案例中还是可以找到不少共鸣感的,可以让自己心里的小困惑有些许茅塞顿开的感觉。
作者徐慢慢的自我介绍是:温柔又坚定、感性且理智,努力和拖延并存。而我对号入座一下,恰恰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如果眼前的你有些许拧巴,正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内耗,那么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