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的第23天,今天是和壹脉开始说再见的第一天。
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到这里!
进门左转,经过10米左右的照片墙,就到了壹脉非遗文化馆的大厅。
开封木版年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四大木板年画产地之一。
木版年画最早以门神形式出现,最早的门神当数神荼、郁壘。《山海经》中记载着他们的传说。
桌子上红色的板子雕刻的是钟馗像,刷上朱砂,铺上宣纸拓印出来,便是一幅线稿版(单色)的木版年画。
算起来,这块板子自传承人借走已经半年没有见过了。走之前,也没办法印制一张年画留念了!
泥猴张本名张希和,鹤壁浚县人。
张老擅长捏猴,泥塑作品风格以“猴儿精,头上功,不求形似求神情。”概括。
老师的这瓶“泥猴张酒”放这里四年了,大家可是馋好久了呢。
剪纸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手艺。
壹脉签约的两位老师都是年轻的八零后,且风格截然不同,当传统团花遇上现代简约风,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泥泥狗已经有万年的历史,从女娲、伏羲抟土造人开始,便有泥巴捏灵犬的形象,如今淮阳太昊陵一带泥玩具统称为泥泥狗。
因为泥泥狗代表一种图腾文化、生殖文化,身上会有一些彩绘。代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所以第一次见泥泥狗,还以为是非洲哪个部落的彩绘,现在想来甚是惭愧哦!
憨刀老师是位很可爱的老师,同样是位八零后。
这里的泥咕咕是隋唐战争时期用以传递军情的工具。后来一些兵士在当地定居下来,就地取材,用黄河泥捏制泥人和泥马,以此悼念战争中牺牲的战士和战马。
如今的泥咕咕,多用于玩具哨子。
泥咕咕原始形态是燕子,燕子尾部会有进气和出气孔,吹响会发出咕咕的声音,泥咕咕由此得名。
憨刀老师手下除了泥咕咕,还有泥人、泥猴。
泥人多以身边人为原型创作,泥猴也颇具特色,同泥人相同之处便是身着大棉袄二棉裤,反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百姓的朴实形象与生活现状。
这一展区颇得小朋友喜欢,每次接待孩子们,非遗馆大厅都会被此起彼伏的“咕咕”声充斥。
这里是后门休息区,电视屏幕循环播放着我们的非遗纪录片,到来的客人可以坐在这里观看非遗传承人手下的世界。
或是在水写布旁,留下你的墨宝。
走廊是一个太富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了,这里挂着泥猴张老师和开封著名画家安刚老师的画作。
嗯,文化人儿喜欢的地方~
中厅展出的为我们的镇馆之宝――《慈悲》。
进入中厅,一眼就能看到正中展柜中的这尊雕塑作品。
《慈悲》,是一尊水晶雕刻的地藏王菩萨,菩萨微微颔首,双手合十,光滑透彻的表面与身后黄色矿物完美结合,灯光洒下,地藏王菩萨佛光普照,大慈大悲的形象便完美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这里还收藏着我国五大名瓷中的钧、官瓷。
这里不做详述,两句话足以概括:
“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在这里近两年时间,中间也有撑不下去的时候,但都挺了下来。没想到,回去过了个年,便面临这样的境况。
壹脉,要暂时说声再见了!
今日份伤感:
在时间长河里,我们显得格外渺小,
或许一点小挫折就足以被打败。
有时候你以为共度一生的人,
走散在茫茫人海;
有时候你以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最终被现实割裂;
有时候你以为时间还有很多,
可能转眼就是离别!
人生是一场有去无回的绝版电影,
且行且珍惜……
(部分图片源自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