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若以私意去安排思索,便是‘用智自私’矣。”
【华杉讲透】:“遇到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考虑如何处理对自己有利,如果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是用智自私,是小聪明。如果能无我,只认天理,只考虑如何达到天理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就是大智慧。”
做每一件事的衡量指标都可以是「无我」,这是对自我的发问,是给自己的内心一个交代,而不是回应外界的期待。
在华与华中,有一句话是:给客户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
其实给客户想要的是很简单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加上只讲好的,不讲不好的这种捧杀,基本上是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即:客户愉悦地买单。
但是,我们真正做事的过程中首先是很真实、很直白地暴露问题,其次「无我」的境界是没有「自保」这一说法的,也就是说,我依照华与华的价值观,不骗人、不贪心、不偷懒在服务客户,如果客户对我不满意,断约,领导永远是站在我们这一边,不会有责备,只会接受。这也是很多人做不到没有自保的本质,害怕不自保、说了真话、做了为他人好的事,损害了自身利益。
同时,我的领导也提醒过我一句话是:不成熟的人容易好心办坏事。也就是说,发现问题,勇敢地暴露问题没问题,但是在暴露和解决这件事的时候,要用恰如其分的方式。表达和处理的方式不对,就会好心办坏事。
人的内在目的是赚钱、出名、有影响力,人之所以存在在社会中,以及能够赚到钱需要为社会提供价值,能解决社会问题,这是根本。如果只是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不仅没有解决社会问题,甚至还成了社会的问题,这就有问题。
简单来说,做事时不考虑做这件事的人,也就是我自己的内在目的,即:做这件事对我有多少好处、多大利益,而是只思考这件事本身该怎么做,这件事存在于社会的目的是什么,我如何实现它的目的。只实现一件事本来的目的,不掺杂我、做这件事的人的个人偏好和主观意识,就是「无我」的状态。
社会中,能从『无我』的角度出发做事的人很少,比如稻盛和夫。其次,真正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是不会说:我以无我的状态在做事,你们像我学习之类的话。这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差别就在于人与人的状态和境界的不同。
用不用心,一感受就知道,很难数字化衡量。而且从结果上,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做事的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