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华杉讲透】:“「我」是自我心,只想着自己。平时工作不是服务于事情的最终目的,反而时时在意自己的表现,就是一种『我』;与人相处,不关注别人的感受,而自己受不得一点儿刺激,也是「我」;前面所说的『意』「必」『固』,归根结底都是「我」。”
上周工作前辈在看我的会议纪要的时候,提了一些建议,他其中有提到要针对关键问题进行追问,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样问会不会不合适。他当时给我的反馈是:这是你的心中贼,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而是要去问你需要问的问题。
这些心中贼的部分其实就是「自我心」,在他人没有给我点出来的时候,我是意识不到的。而且我意识不到的时候,其实自己是一种无意识地随波逐流的状态。这也说明自己对这部分是不够清晰,没有自己的认识的。
我突然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当我搞了一份三四万字的会议纪要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这个行为是否会延误项目进度浪费工时。这其实也是一个心中贼。在这件事上,冲突点是项目的时间和进度与各个板块需要做到的精细化程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做到最好是基于这件事本身而言的。
做人做事的时候,在乎自己而不是事情本身,其实就是自我心的表现。自我心的对立面是「无我」,多一些觉察减去一份自我心,就会多一份「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