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质老师在《教师的使命》一书中提到了教师面临的三个职业困境,分别是“没有时间读书”、“职业封闭性”、“精力枯竭带来的麻烦”。下面,说说我粗浅的思考。
第一:没有时间读书。
这几乎成为现今老师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而且愈演愈烈。出现这种局面,当然有其必然性。教育环境的复杂,使得老师们越来越忙碌。每天单是工作上的事情已经应接不暇,更别说坐下来安静地读书了。这确实是老师们的生存现状,非常普遍。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果真如此!果真很忙,果真很累。可是,果真到了没有时间读书的境地吗?老师们果真抽不出半个小时或者十几分钟的时间读书吗?非也!问题的根源不是挤不出时间读书,而是不重视读书。如果一个人足够重视读书,那么他不可能连十几分钟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之所以没有时间读书,实乃不重视读书也。重要的事情,总能找到时间;而不愿做的事情,总也不缺理由(借口)。可是,一个老师如果不读书,专业能力从哪里来呢?读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阅读经典的教育书籍,学习高手教师的经验,增长自己的见识。再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便多了一些选择和从容。
老师自己不读书,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却一味地要求学生读书,也是可悲的。倘若老师深爱读书,并且能体会到读书带来的益处。那么老师在要求学生读书时,便会多一些底气和自信。一个爱读书的老师,无形中就会把学生带进书籍的天堂。一个不读书的老师,只会在生活的重担下不堪重负,日渐失去生机和活力。
除了读书,我个人觉得写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写作的过程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写作会让原本模糊的经验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许多事情,写着写着就明白了;脚下的路,写着写着就宽敞了;迷糊的未来,写着写着就清晰了。
写教育叙事,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写读后感悟,把书中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写生活感悟,用文字雕刻时光;写内心独白,绘制成长之路。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处于成长中的孩子,职业的特点要求我们保持成长的状态。否则,你会不自觉地用过去的经验引导当下的孩子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时代。这是可怕的!一个教师成长的方式有很多,但读书和写作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职业封闭性
教师职业的封闭性,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深有体会。这一点,单看我们经常交往的群体就可略知一二。在学校,我们与学生、同事打交道;在校外,我们经常来往的也都是教师群体。久而久之,我们的思维和眼界就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整个人也会被固定在某一种直线的思维模式里,很难变得开放和辽阔。
拿我自己来说吧,平时与人聊天,不经意就会提到学生。我有时甚至觉得我跟人聊天,除了说学生、说教学,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和一些不是教师的朋友在一起时,我会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因为他们聊的教学之外的话题,我几乎一无所知。这就是我们的局限性和封闭性,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
那么,如何走出职业局限呢?可以结交一些教师群体之外的朋友,看到更多的生命样态。可以观察别人对一件事的看法与自己有什么不一样,觉察自身的局限性。读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要好为人师,贻笑大方。
第三:精力枯竭带来的麻烦。
教师朋友们大多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总是对学生很有耐心,面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容易情绪失控。张老师说这个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我们把全部耐心都给了别人的孩子,所以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
张老师提出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我们往往是在什么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通常都是晚上,下班以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继续辅导孩子的学习。这个时候我们总是很容易失控,因为我们太累了。一个人在很累的时候,确实不容易克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工作上压力巨大或者受了委屈的时候,孩子的一点错误都可能引爆我们。这个时候,无辜的孩子已然成为我们情绪的宣泄对象。
这个观点令我眼前一亮,长久以来,我们总是以为我们的耐心被学生用完了,所以才会对自己的孩子发火。可是,我们真的忽略了我们教育孩子的时间问题。并不是我们的耐心被消耗殆尽了,而是我们真的太累了。想到这里,我们对自己好像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
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教师见过太多优秀的学生,潜意识里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与班上优秀的学生作比较。无论你是否承认这一点,这个现象都真实地存在着。这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甚至是残忍的。一个可能普通的孩子,如何比得过那么多优秀的假想敌呢?
另外一个深层的原因是,随着教育环境的复杂变化,老师不敢轻易对学生发火,可是,却能够肆无忌惮地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因为在家里、在孩子面前,我们是安全的。对孩子发火,似乎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毕竟,孩子是那么爱我们,依赖我们,信任我们。于是,爱便成为我们互相伤害的理由。我们真的需要学习如何去爱,如何打造健康良心的亲子关系,而不是以爱的名义伤害。
我们真的要考虑自己孩子成长的复杂和艰难,他们并没有因为是教师子女而少去任何成长绕不开的痛点。相反,与非教师子女相比,教师子女有时候会更痛苦。因为他们不但在学校被自己的老师管,回到家还要被同样身为老师的父母管。他们可能承受着双重的压力和挑战。所以,作为教师回到家后,我们要及时切换角色。从教师到父母的路,有时会很长。教师要对自己的子女多一份疼惜和理解,他们同样需要父母的呵护和疼爱。
张老师强调“不要在情绪不佳的时候教育孩子,不要在孩子用餐的时候教育孩子。”这两句话送给所有的老师,也适用于所有父母。无论你是什么职业,只要你是父母,就要带着这份觉知去养育孩子。
张老师在书中分享了这样的例子:一个初中生在家里吃饭很快,问及原因,他坦言“我就是故意吃快点,让妈妈想批评我都没有时间。”他的妈妈就是一个中学老师。这个原因令人啼笑皆非。果真如此?果真如此!
以上是张老师在文中提到的教师职业面临的三大困境,教师面临的困境当然不止这些。张老师也在许多场合强调教师职业的复杂和艰难,为教师群体发声。张老师致力于生命化研究三十多年,他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理解教师的处境,托举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