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上天赋予我们一个舌头,却给了我们一对耳朵,所以我们听到的话比我们说的话多两倍。
卡耐基也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可见,为了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要少说多听,学会倾听。
如果细心观察生活会发现,那些人缘好、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通常也是善于倾听的高手。
学会倾听,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 01 –
倾听,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
倾听别人的态度中,藏着一个人的修养。
《声临其境》第一季的收官镜头中,张铁林的一个小动作,让人印象深刻——
刚配完音回到后台的张铁林觉得有点饿,拿起桌上的食物准备吃。恰在此时,张国立说起自己的配音经历。张铁林立刻放下手中的食物,耐心地听张国立讲述自己的故事。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的人,和他人关系越融洽。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倾听本身就是对他人的一种肯定和尊重。
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照料他人,为对方留出说话的空间,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
- 02–
倾听,让心与心更近
夫妻间相处也离不开倾听。
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曾提到了父母的关系:“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
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有,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妻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我父母却无话不谈。
他们谈的话真多,过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两个人一生长河一般的对话,听起来甚至好像在阅读拉布吕耶尔的《人性与世态》。
后来我父亲辞职做了律师,他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都会详细地向母亲诉述,比如为什么事,涉及什么人等等。他们俩还会一起分析、一起讨论,现在想来,那些案件都可补充《人性与世态》作为生动的例证。”
我们常说,一对夫妻是否能幸福长久,其中一条是,两个人能不能说到一起去。两个人每天有说不完的话,想分手都难。能说到一起去,倾听是重要的纽带。
融洽幸福的夫妻关系,从学会倾听开始。
- 03 –
我们为什么无法倾听
飞索半导体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凯斯波特对于倾听的解释是:“听,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时都在听。这就是我的工作。对一名高管来说,最令他觉得无礼而恼怒的是,你对对方提出问题,但是他们的回答却让你感觉他们根本没有思考过问题是什么,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听你说过话。”
倾听在生活、工作中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无法做到倾听?
著名的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书中《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给出了答案:“要真能倾听,必须舍弃或放下所有的偏见、预设和日常活动。当你的心处于接纳的状态,就能轻松了解事物;当你真心关注事物时,你就是在倾听。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听东西时都心怀抗拒。我们被偏见遮蔽了,不管是宗教、灵性上的偏见,还是心理学、科学上的偏见;我们也常被日常生活中的忧虑、欲望和恐惧所遮蔽。我们听东西时,就带着这些屏障。因此我们真正听到的,是自己的噪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别人所讲的。”
的确如此,因为人类自身的局限,很多时候,我们心不在焉,带着自己的偏见和内心的噪音去听别人讲话,曲解由此产生。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问一个小朋友:“长大想当什么呀?”
小朋友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做?”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穿上降落伞,先跳下去。”
现场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当我们的内心带上墨镜,看到的世界是黑色的。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倾听让人受益无穷。
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职场、社交或亲子关系中,我们常常忽视倾听的重要性,因此不断陷入人际关系的各种冲突中。
从今天起,跟人相处时,时刻提醒自己,带上耳朵,学会倾听,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