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有个画面一直在自己内心萦绕。
安迪妈妈叫安迪叫不醒的时候,妈妈灯打开,安迪“啊”的不愿意,哼唧着不去卫生间,又往被我里钻。
这时妈妈说,我给你拿尿壶,你现在尿完再睡。安迪还是不回复妈妈,妈妈(大声说),你快点吧,安迪哇哇的哭了,屁股一动一动,妈妈扶着他尿尿。
这连贯的画面,在我内心中,我很有同频的感觉,因为我是这样的一个妈妈。
我担心孩子尿床;
我担心尿床后他躺在湿的穿上不舒服。
所以这是自己最初认为孩子必须起来尿尿的原因,还会认为自己当母亲的可不容易,晚上还睡不好觉,还担心着孩子尿不尿床,孩子不起来还得生气,自己睡过了孩子尿床又很懊悔。
反正就觉得自己很不容易,自己当妈的付出太多,还觉得这孩儿不知道好歹,叫你起床,不让你睡在尿窝里是对你的好,你怎么的不知道好歹。
所以面对自己想让孩子尿尿,孩子不配合的时候,自己会抓狂和生气。
现在再来看自己的看见和自己的认知。
我是真的很爱孩子,不想让孩子睡到尿窝吗?我是真的很爱孩子吗?
看见自己不是爱孩子。
自己是害怕孩子尿湿床了,又得调整被子褥子床单,又得给满身是尿的孩洗洗澡还得换换衣服。
自己是懒的不想做这些事情,所以面对孩儿不起来的时候,就生气,觉得孩儿不听话,自己感觉委屈。
看到这儿,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可怜。
孩子的做到是为了满足妈妈的开心。
我感受到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怎么长成了一副要求他人,控制孩子的人,感受到自己的害怕与可恶。
我那么爱孩子,我爱孩子我要做的是,陪伴孩子成长这个能力。孩子尿床是事实,怎么样让孩子从尿床到少尿床到不尿床,这是妈妈最应该做的。
自己晚上瞌睡,孩子更是如此呢?我能做的是什么?我能够给孩子提供的方法是什么?我看见自己在自己的位置上不作为,不去为孩子提供方法,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控制孩子。
我看见和感受到,只做提供意见的建议者,陪伴孩子一次次尝试,找到最好的方法,等待孩子,这是妈妈最应该做的。
所以必须要调整,把要求对自己,理解感同深受对方的感受,至少不做出要求他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