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屡次咬人,被园长请回家,妈妈为此非常苦恼。甚至为了此事,带孩子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都没有问题。
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朋友咨询我的问题,我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咬人,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所以把我对此事的看法分享出来,与大家一同探讨。
首先,孩子在幼儿园咬人正常吗?
答案是:非常正常。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而且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刚上幼儿园可能还有分离焦虑,新的幼儿园老师小朋友还可能让他感到害怕紧张。所以面对冲突的时候,小孩子用咬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很正常的。
咬这个行为,只是冰山上面,我们看到的一角;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看到孩子背后的情绪。从照顾孩子的情绪入手,才能更好地改善孩子的行为。
所以,首先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做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这是孩子的适龄行为。这个阶段并非真的攻击性行为,这个时候只要给与正确的引导,以后不会发展成恶意攻击。
其次,作为家长,该怎么回应这个事件呢?
1.我句式表达自己当下的感觉:宝贝,我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老师告诉我你在学校打人了,妈妈非常担心你这么做会让老师和小朋友不喜欢你,我希望宝贝在幼儿园的有自己的好朋友,有爱你的老师,这样妈妈才会更放心。
2.与孩子共情:询问孩子的咬人那个当下,是什么情景。来妈妈抱抱,妈妈想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你一定也很生气是吗?那被你咬的小朋友哭了吗?
3.提供解决方案:孩子表达后,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妈妈听你说都觉得很生气……你可以生气,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权利。但是咬人是不对的,你想知道妈妈如果遇到这种事情是怎么做的吗?或者和孩子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如寻求老师帮助,和小朋友约定轮流玩,交换玩耍等。
4.错误的处理方式:斥责打骂孩子,孩子本来被喊家长被批评,可能内心也有很多的不安、恐惧,如果家长再斥责,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最后,是可供参考的5条具体行动建议。
1.找咬人行为的替代品,让咬这个行为无伤害。
提供替代物,比如告诉孩子咬人真的很疼,下次你想咬人的时候,试一试咬这个大苹果怎么样?如果咬好大一口,妈妈就知道你是真的很生气。咬一小口,妈妈就知道,你有一点点生气。 让孩子知道有比咬人让别人受到伤害,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2.愤怒的选择轮
画一个圆形,分几等分,想一些可以缓解愤怒情绪的事情,当愤怒时选一件来做。
在学校愤怒的时候和在家里愤怒的时候,可以做哪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头脑风暴一下。
可以先从家里实践,慢慢影响孩子,让孩子逐渐学会如何应对愤怒情绪。
这里推荐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可以和孩子建立一个冷静角,可以是飘窗、衣柜、帐篷等等。我孩子的冷静角就是飘窗,生气了她会说,妈妈,我要去冷静一下。
还有其它关于情绪的绘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看,如《大喊大叫的一天》《菲菲生气了》《生气汤》等。
3.角色扮演。
带孩子进行角色扮演,重回那个当下,刻意练习该如何处理。
比如话术练习,你不能抢我的东西,这么做是不对的;我也想玩这个玩具,我们可以一起或轮流玩吗?你再这样,我要告诉老师了。等
比如行为练习,想咬人了,亲一下自己的手,或者给孩子带一个暗示物,想咬人就看一下暗示物。
4.鼓励贴纸。
如果有一天在幼儿园没有咬人,家长要给与肯定。
写鼓励贴纸:宝贝,老师说,你今天在学校表现特别棒,在你生气的时候,你忍住了,没有咬人。妈妈看到你进步好大,相信这样下去,你会交到很多好朋友。 妈妈相信宝贝,一定能够越来越好地控制自己的小嘴巴。
5.与老师沟通。
打人这件事,老师是如何应对的,你有哪些需要老师共同配合的。比如你与孩子商量,想咬人的时候需要去图书角坐一下,积木区玩一下,看老师是否允许。
以上建议,并不是说做了就会立马改变的,需要家长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做出具体的措施。
总之,需要家长长期的努力、改变、陪伴,才能慢慢地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