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日挂长空,酷暑熬煎,沟藏峡谷,玉珠高悬。闺中难觅,流光娇韵,架下欣观,溢彩洁鲜。玛瑙留阴,甜沁远客,绿裙飞舞,欣伴丝弦。诚邀雅律,得圆诗梦,云笺相寄,西域长天。
鹧鸪天·新疆八大士特产之吐鲁番葡萄干
高昌古镇佛尊开,葡萄美酒韵中来,火山温岭逶迤落,戈壁原田醉醉怀。
提子果,九华偕,佳珍七彩助雅才。软甘翠绿堪称道,琴趣箫声凤舞台。
新疆吐鲁番葡萄干的文化内涵———
吐鲁番葡萄干,新疆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葡萄干是在日光下晒干或在阴影下晾干的葡萄的果实,做葡萄干的果实必须是成熟的果实。葡萄干内的含水量只有15—25%,其果糖的含量高达60%,因此它非常甜,可以保存很久。
吐鲁番是中国葡萄主要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疆的52.84%,全中国的五分之一。新疆吐鲁番的无核葡萄制成的葡萄干最有名,吐鲁番气候炎热而干燥,用砖搭成的阴干房四面墙上有许多墙洞,中间是木棍搭成的支架,将成熟的无核葡萄搭上,经过热风的吹,很快就能得到高质量的葡萄干。吐鲁番的葡萄素以汁甜肉厚皮薄著称,而葡萄干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2003年06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葡萄干”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品质特性:新疆是中国唯一的绿葡萄干产地,据考证栽培无核白葡萄已1000多年。这种葡萄最大优点是晾干以后,果肉柔软,甘之如饴,含糖高达60%左右,保持着绿中透黄的颜色,色香味俱佳。由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具有特别适合葡萄生长和制干的气候,还有制作葡萄干的传统技能和经验,使新疆绿葡萄干外形美观,品质优良,形成色、香、味、形“四绝”。吐鲁番的无核白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用这种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达60%,被国际市场誉为“中国珍珠绿”。
吐鲁番葡萄干工艺流程———
无核葡萄:为无核白葡萄在凉房中自然阴干,色泽碧绿,酸甜适宜,软硬适中,品至最上,出干率为25%左右。
马奶子绿葡萄干:为马奶子葡萄在凉房中自然阴干,色泽暗绿,酸甜适宜,软硬适中,品种赤佳,有核粒大,出干率为20%。
秋马奶子葡萄干:为秋马奶子葡萄在凉房中自然阴干,色泽灰绿,味甜而微酸,具涩味,软硬适中,有核粒较大,出干率为20%。
无核白红葡萄干:为无核白葡萄在阳光下暴晒制成,色泽暗红,软硬适中,出干率为20%左右。
马奶子红葡萄干:为马奶子葡萄在阳光下暴晒制干,亦褐色,较硬,有核,粒大而饱满,甘甜,无酸味,为当地少数民族较喜爱的一种葡萄干,出干率为20%左右。
至于制作方面,新疆提子选用新疆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经本地特有凉房纯自然风干,采用美国、日本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精制而成。产品色泽纯正、风味独特,不含任何添加剂和色素,并含有丰富的天然果糖、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铁、钾、钙、磷、镁等营养成份,具国外科学界鉴定,葡萄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抗癌物质,是一种多用途纯天然健康食品。
营养价值———
1.提高身体的代谢机能。
2.快速地消除疲劳。
3.消除多余的脂肪,使血流畅通,偏高的血压降低,血压归于正常。
4.消除肥胖。
5.使胃肠机能转好,消除便秘。
产地环境———
降水:元代称高昌故城附近为“火洲”,它形象地反映了吐鲁番盆地酷热的气候特征。唐代诗人岑参在《使交河郡》一诗中写道:“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形象生动的刻画了炎暑咄咄逼人的情景。干旱和酷热是吐鲁番盆地气候最显著的两个特点。
吐鲁番地区降水十分稀少,年均降水量为8.6—25.2毫米,最少的年份只有1.6毫米。吐鲁番相对湿度较低,只有11月到次年1月的3个月中超过50%,而4月到9月的半年的时间里温度都在30%左右。相对湿度低于30%的时间可长达120—140天,甚至多次出现“零”的纪录。
风力:吐鲁番盆地素有陆地“风库”之称,不仅8级以上的大风十分频繁,而且12级及以上的大风也屡有所见,在南纬铁路线上吐鲁番地区境内的珍珠泉和铁泉车站曾记录下了50米/秒以上的风速。鄯善红旗坎到哈密市了墩为著名的“百里风区”,全年大风均在100天以上,一般风力为8—9级。
无霜期:吐鲁番全年平均低云量不足一成,晴天占绝对优势,全年晴天日300天以上;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70%左右;太阳年总辐射量为139.5千卡/平方厘米,最大达149.6千卡/平方厘米,最小也有132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平均达268.6天。足见吐鲁番盆地干旱特点,无疑也成为葡萄干生成得天独厚的佳境。
高温:吐鲁番地区全年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7.2极端最高气温达49.6℃.超过40℃的酷热天气,从4月下旬到9月中旬均可能出现,而且持续时间长。理想的自然气候环境,适宜于葡萄的生长,也有利于葡萄干的制作。
历史渊源———
新疆生产葡萄干的历史悠久,据《太平广记》记载,在南朝梁国大同年间(535—540年),高昌国(在今吐鲁番县)曾经,派使者向梁武帝贡献葡萄干;而且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唐代墓葬中也有发现吐鲁番葡萄干。吐鲁番所生产的葡萄干,除销往国内各省市,还出口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地。
生产情况:吐鲁番是中国葡萄主要生产基地,总产量占新疆的52.84%,为中国的五分之一。
2012年,吐鲁番地区葡萄种植面积达47万亩,品种多达100余种,鲜食葡萄年销售量占其年总产量的30%,葡萄干加工量占其年总产量的70%;葡萄干产量占到中国的40%多,占新疆的90%。
2016年,吐鲁番葡萄产量为98.7万吨,葡萄干产量约13万吨,葡萄干出口额1475.4万美元。
截至2022年,吐鲁番的葡萄种植面积近50万亩,品种500多个,葡萄总产量80余万吨,占中国总产量的10.67%,葡萄干产量占中国的90%,10万吨的干果外销。
产品荣誉: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2012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吐鲁番葡萄干品牌价值为33.48亿元,并荣获农业部组织的100名“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2003年06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葡萄干”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20年7月20日,吐鲁番葡萄干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2021年12月,吐鲁番葡萄干入选《关于确定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的通知》。
历史文化———
文化背景:相传,葡萄干起源于中东,那儿烈阳加狂风的组合与吐鲁番的环境颇为相似。在1873年的9月,一次大热浪袭击了这个地区。果农还来不及摘下他们的所有的葡萄,酷暑已经把葡萄烤得皱巴巴了,葡萄没了,感到有些绝望的果农只好将收来的干葡萄运给旧金山的食品商。食品商的顾客发现这些葡萄干是十分难得的佳果,在任何毒辣辣的太阳下不会腐败变质的宝贝食物,于是这偶然发现的"新鲜"葡萄干成了加州的主要产业之一。
新疆的葡萄干生产历史悠久,据《太平广记》记载,在南朝梁国大同年间(535年—540年),高昌国也就是今吐鲁番县,曾经派使者向梁武帝贡献葡萄干;而且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唐代墓葬中也有发现吐鲁番葡萄干。
文化积淀:对生活在我国西部的各少数民族来讲,很早就有喜用食葡萄干的习俗。九世纪的吐蕃简犊中有这样的记载:“油炸果子和薄饼各十五个……杏干、葡萄干各三捧”。如今,新疆各民族,无论喜庆佳节,还是日常生活,在家里的餐桌或茶几上,时时都摆放着葡萄干及各类干果自食或招待客人,制作抓饭、切糕、面包、甜点、糖包子、夹心点心以及盖碗茶中,葡萄干是必备佐料。
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