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从过往经历中榨取每一滴经验?
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在其RIA学习力课程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这是一个三张便签、四步复盘的模型。
便签1: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回顾一个想要萃取经验的经历)
今年我带了两个新的大学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的学生有时不大活跃,因为语言是一大障碍。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我在班上宣布实行积分制,主动回答问题的积一分,主动上台做展示的积三分,期末的课堂表现分,根据学生的积分来打。我向他们承诺,如果平时发言积极,课堂表现可以打满分。我也要求学生承诺积极发言。
结果,两个班的学生上课发言都很积极,积极到下课铃响了,还有很多人举手,我只好说,我们下次接着邀请同学分享这个话题。
复盘四步:
第一步:目标
Q1:最初我希望达到什么目标?
A:最初我希望新带的这两个班级活跃主动,让学生收获更多,也带给自己工作上的成就感。
Q2:实际达成情况如何?
A:就目前来看,学生比我预期的还要积极。
第二步:事实
Q:实际上发生了什么?
A:
-在班上推行积分制
-课程设计方面:跳过课文、课件上没营养的问题,补充新问题;选择跟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不断增加难度;
第三步:对比
Q1:有哪些亮点?
1、学生发言积极
2、大部分同学都提前预习了(大概是想在课堂上多挣积分吧,哈哈)
Q2:有哪些不足?
1、学生多,一些老举手的同学,有可能被我忽略了
2、有的学生,可能一直不举手,这样就没机会起来发言了
第四步:原因
Q1:哪些关键要素导致的亮点
1、激励制度:积分制
2、双向承诺:我对学生的承诺,应该也激励了他们吧;他们自己的承诺,也会激励他们
3、活动设计:设计贴近生活、富有深度的话题和活动,让学生愿意思考、乐于参与,不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
4、梯度任务:布置的任务从简单到难,起步容易,让学生敢于尝试,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享受挑战的快感。
5、正向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后,我会给于正向反馈;如果需要改进,会解释可以如何改进,必要的时候举例子、再举例子;学生的积极反应,也给了我正向反馈
6、氛围营造:向学生坦露自己;跟学生开些玩笑,比如进教室时发现一片安静,我说以为上了一趟大学生返校专列……一个学生说爱旅游,我问她有没有去火星的计划;给学生的正向激励也营造了一个学生愿意发言的氛围。
Q2:哪些是杀手锏动作?
-激励机制
-活动设计
-氛围营造
Q3:除了对这事,还对哪些同类事情有指导意义?
1、可以用以上经验来帮助自己完成目标:比如我今年想多做几场一对一的私董会,可以好好设计激励机制、优化流程、给于自己正向反馈
2、在设计自己的课程时,激励机制、活动设计、氛围营造都很重要,顺序可以调整为:氛围营造、活动设计、激励机制。(过去,我最注重活动设计,但氛围营造、激励机制看来也不可少呀。)
便签2:
I便签:
通过观察、反思、归纳、概念化,找到一般性关键要素或关键性的写到I便签上。(也就是遇到同类事情的适用经验,可以是一类事情的,大事小事都可以。)
想要激励人,可以根据对方的需求来设计激励机制
沟通——不管是私下沟通,还是课堂上一对多的沟通,轻松、积极(有正面反馈)的氛围都很重要。
课程里的活动,既要贴近大家的生活,又要能引人深思。
便签3:
A2便签:接下来的目标与行动
2024年,计划做几门课程,试试在这些课程里特别关注一下氛围营造。
3月或4月会做一门共读课,在氛围营造方面:
1、开营时好好设计个自我介绍,让大家互相认识,加深了解
2、在过程中结对子或分组,加深学员之间的链接;
3、中间不定期答疑、邀请同学分享收获
4、鼓励小助手关注不那么活跃的小伙伴
写后收获
1、梳理了学生活跃的原因,以后照着来就行了
2、对以后的课程设计,颇有指导意义
3、对比了库伯学习圈和复盘四步(回顾目标 、盘点过程、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对这部分似懂非懂,但比之前懂得多一点了:
回顾目标、盘点过程,是库伯学习圈的观察与反思的部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是归纳和概念化的过程。之前以为“归纳”和“概念化”是一件事,仔细研究了一下,依然是一件事:
归纳是总结有哪些不足、哪些亮点,概念化是分析哪些原因导致的不足、哪些原因导致的亮点。
这部分我还需要再探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