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身体和心灵在假日行走

今天是正月十二,星期六,天气很晴朗。

昨天下了一场雪。因为气温回升,加之城市的街路散了融雪剂,昨天雪就融化了大半。

早晨出去散步,走在街路上,有些泥泞,但心情不错,一边散步,一边看街道两边的风景。

临街的商铺张灯结彩,节日的气氛还很浓。

在尚雅书画工作室的橱窗前驻足,欣赏孩子们写的春联。

小女的作品也在其中。

上联是:松江水碧开盛景

下联是:朱尔山青展宏图

珠尔山是坐落在本市的一座小土山,松花江是流经我的家乡一条母亲河,这副对联显然是老师自拟,由学员来书写的。

老师名砚春,擅长各种书体的书写,吉林省书协会员,作品曾入展全国楷书展。

老师的对联贴在门两侧。

上联是:彩笔凌烟花似锦

下联是:云笺著墨韵最清


路过其他的商铺,对联都是买的现成的,多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没有什么新意。

步行40余分钟,到达图书馆。

虽然是双休日,虽然还在正月里,图书馆已然营业。

扫码、测温,看行程码。图书馆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很到位。大约有二十几人或是静静地在座位上看书,或是在书架上找寻自己喜爱的图书。时而听到一声图书管理员的低声提醒:请那边的读者戴好口罩!

假期虽然陆续看了两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然而多数时间一直忙于与朋友、家人团聚娱乐,弄得身心疲惫,早就想找个地方静一静,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休息一下。

今天正好。

图书馆正是个合适的地方。

春节前后,曾来馆里借阅了两本书,还没有读完,也还没有到归还的日期。

这次,读书并不是目的。一是想休息一下,感受一下图书馆读书的气氛。二来是想对图书馆的图书分布有个大致的了解,看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摆放在哪个位置。

环顾了一周,大致浏览了一下柜子里每一层的图书。

目前自己正在关注的心理学领域的图书种类不少,大致确定了一下下次借阅几本图书,之后,选了两本图书找个座位坐下来浏览起来。

看了一本关于心理学测验的书。前半部只是测验题目,没有具体怎么操作,也没有说如何评估。后半部有测试题,也有参考答案。

也许是自己接触心理学时间还不长,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认知还处于十分肤浅的层次,因此这本属于实操类型的心理学知识,我并没有读懂。

读不懂就放下。

读纳兰词,感受一下纳兰性德的诗词之美。

读了十几首纳兰词,惊叹于纳兰之重情重义,惊叹于纳兰文韬武略。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真不知道纳兰容若会留下脍炙人口的作品。

惊叹古人怎么那么有才华,能写下千古流传的佳作。

上高中的时候,我也曾学写过古体诗词,按照词牌子填过词,但是那时不明平仄对仗,写出的几首词在今天看来真是贻笑大方。

不过,曾得到过时任政治老师王翠芬老师的欣赏,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动力。

注意到一本名叫《菊与刀》的书,是由一个未到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一本研究日本文化书籍。有三四个版本,看来曾经流行过。

还看到了日本国历史,也有《中国共产党山东历史》。

没有见到《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和《中国共产党扶余历史》。

觉得很可惜。想找个时间向党史研究室提出建议,应该将本地的历史大事记和中共党史正本放到图书馆,让干部群众可以阅读和查阅。

如果那样的话,《中国共产党扶余历史》和《中国共产党扶余历史大事记》就能发挥作用了,作为副主编和特约编辑,我会有多么开心啊。


在图书馆逗留了两个多小时,坐公交车返回家中。

上车后,弱弱的问了司机一句:票价是一元吗?然后微信支付。

想起来有好几年没坐公交车了。

最后为自己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点个赞。

为自己的绿色出行点个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