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书友,大家好。今天早读我们继续共读《禅者的初心》的第五个主题点“不留痕迹,无所执着”。
坐禅时,讲究心境单纯,而平时我们的心却一直忙碌复杂,很难专注于手边的事情,这是因为我们做事的时候总是左思右想,而这种思考会留下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很可能成为自己修行的羁绊。
对于过着快节奏生活的我们,越来越难专注去做一件事,经常会一心两用,甚至一心三用。上班的路上,可能会一边开车,一边吃早饭,一边听歌。倒是节省了时间,可是到后来,也许根本不记得吃过什么东西,听了什么歌,更加不会留意路旁柳树发出的新芽。
因为一心多用,这些无论印象是否深刻,却都在心中投下了阴影,铃木禅师说,修行就是为了让我们静下来,专注地做一件事,不要再三心二意,不忘初心。
这些先入为主的思考,往往会对我们的活动形成某种阴影。而这些阴影使我们的心变得复杂异常,不再清明。当我们带着一颗复杂的心去运作时,无论活动多么简单也会变得十分复杂。
就像很多人都想过创业,也都经历过深思熟虑,会仔细想可能遇到哪些困难——资金会有哪些问题,社交会有哪些麻烦,运作会有什么反馈,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于是经历了各种考虑觉得创业还是太艰难,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坚定创业的心,最终不了了之。若干年之后,难过地说,其实我也想过创业,也许我错过了最好的时间。
其实如果我们不夸大困难,而只是尽力考虑该如何去做,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了。
这些留下痕迹的杂念,最后影响了我们的本心。铃木禅师说,如果你的思想在你的活动上留下了痕迹,你就会执着于那个痕迹。有时我们会说,“看,那个是我做的。”“我以前做过这件事,当时我是如何如何。”这种思维无形中限制了我们的思路,无论是写文章或者是做工作方案。都会因为这些先入为主的思想,将自己固定在一个小圈子里。
还有一些人总是在回忆自己的功绩,不断诉说自己曾经多么优秀,多么辉煌,或者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好事,这些回忆让他们产生一种骄傲的心理,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因为反复回忆这些功绩的次数越多,人格就会越来越扭曲,最后只会令他人感到厌烦。
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做过些什么,但却不该在记忆中留下一丝多余的痕迹。记忆就让它放在那里,我们记住做过些什么,却不执着于这些做过的事,无论对错好坏,遗憾欣喜,都豁达地放下。我们所谓的执着,正是我们在思考活动中所留下来的痕迹,总是在纠结过往。
为了不留下任何痕迹,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全神贯注于手边的事,全力以赴地去做,把自己的事情做完整。
对于修行,铃木禅师说有一些方式不够健康,是需要我们自己当心,避开的。
第一个,就是给自己设定很多理想或是目标,这很容易变成理想主义。如果修行太过理想主义,就会表现为贪念,因为修行不够精进,而产生贪心,就容易气馁。当自己感受到这种感觉时,就是警告出现了,它会把你的弱点指出来,你只要记住错误,从头开始,就会重拾清净的修行。比如说我们打坐的时候昏昏欲睡,这时我们只要选择继续禅坐,慢慢就会静心而为。
第二个,是有的人认为,禅修就是一种吃苦,或者说没有吃过苦,就不属于禅修,这其实都是不对的。无论在坐禅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只要能坚持不懈,这样的修行都是真正的清净修行。即使感觉不到,这样的修行也仍然是清净的。
第三,还有些人为了寻找快乐而修行,其实,如果在修行中感到快乐,恰是反应出修行中有些方向不对。虽然不够糟糕,但是与真正的修行相比,这样的修行并不是那么好。在小乘佛教中,讲究以个人修行为目的,将修行分了四类,最好的一种修行是没有快乐感觉的修行,包括精神上的快乐也感觉不到,强调的是修行的人只管修行,忘掉肉体与心灵的感觉,也忘掉自身,这是第四阶段的,最高层的修行。次一等的修行是感受到一点点肉体的快乐,而之所以修行,就是为了这种快乐。再次一等的修行,是在修行同时感到精神与肉体的快乐,最下一层次则是在修行时,既无思想,也没有好奇心。
真切的修行是没有特定方式的,每个人都应该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并且弄明白优缺点在哪里。等搞清楚之后,再采用这种修行方式,就不会偏离方向了。
很多人对佛祖菩萨的崇拜,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但是铃木禅师强调的修行方式,是不设定目标的,他传达的禅道不会崇拜任何对象,不管信什么教都可以坐禅。它与特定的宗教信仰无关。不会排斥其他教,也不会强调他们之间的差异,无论在哪里,在何种环境下都可以进行修行。
在铃木俊隆的修行方法中,在任何环境下,你都不能够忽视佛,因为你自己就是佛,只有这个佛能完全帮助你。这么看,所谓的禅就是摆正初心,自己成长,帮助自己,成为自己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