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252天 2021-12-14
第七期挑站约练第13场(本周第1场,来访者)
今天约练的咨询师是第一次做咨询师,从她不快不慢、不急不躁的问话中,可以感觉她很沉稳、很淡定。记得自己第一次做咨询师的时候,不知道怎么问来访者问题的时候,紧张的一身汗。
在这场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反馈说自己没有做到什么,也没有用到什么技术,但我觉得第一次做咨询师能够顺利的做下来,并能够用排序的方法逐层引导我想办法解决问题,就是很难得的。并且从中可以感觉她的热情和真诚,这些都是一个咨询师良好的基本素养。
所以,每个人都拥有一座宝藏,只是自己暂时还没有发掘而已。相信相信的力量!
复盘第17节筑基课
一、共情
关系之共情--无共情无关系、无咨询
因为共情这一块在建立关系中可以说是五项里边的重中之重的一块。如果他感觉到你不理解他,或者你没有办法理解到他,你们俩的谈话将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关系就建立不起来,咨询进行不下去。
共情不是说情,而是体验,是感同身受
那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共情?共情,更多时候不是说情,不是用你的嘴去说,而是需要持久的去有觉察的去训练自己感同身受的能力。你是否在感同身受,你是否有意识的去练习,我是他,我会是什么感受,是否真正的有意识的去这样做,哪怕你没有真的体验过,你也要试着进入那个角色去体验。 我是他我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实际中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能更多的去体验到,你不一定全部经历。但是你可以有一点点的类似的感受,其实都是可以延伸到那样的感受里面去的。
无体验,用想象
我们作为助人者,并非说我们必须都全部都要经历过,你才能共情,才能很好的理解到他。不是的啊,我们在生活中哪怕有一些类似的感受,哪怕有一点点啊,有时候可能都会比较有帮助。那如果一点点都没有呢,那也没有关系,一点点也没有。你可以试着想象,如果你是他的话,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感同身受的能力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只有你有钥匙了,你才能打开门,你才能进入到他的世界。这个钥匙就是感同身受的能力。当你能感同身受了,你就有钥匙了,你就能打开他这个门了,那个感受就会比较强烈,他就瞬间能感觉到你能理解到我,你能get 到我的点,接下来就能很好的去交流。
怎么提高感同身受的能力?----刻意练习
但是如果你感觉那有啥呀,那算个啥啊,那我还怎么怎么样呢?那接下来就没得聊了,即使你装作很理解他,但是你心里边并不是那么想的时候也不行,所以一定要在实际你们咨询约练的时候有一个意识,就是你们一定要去更多的去强化练习感受的能力。如果我是他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我是他,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有什么样的情绪,我会怎么想?虽然你不是他,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可能跟他的也不一定一样啊,但是有这样的足够的练习之后,你会更接近于大多数人的感受与想法,你就能更多的尊重他的状况。
共情注意事项
1、以来访者角度看待来访者及其问题,而非咨询师的角度
技巧:非言语共情---更少的呈现咨询师自己
咨询师应该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从他的角度,在他的世界他是对的,哪怕你实在理解不了,你可以不用语言的共情。当你更多的用非言语共情的时候,不用语言共情的时候,其实它是有一个好处的,那就是你可以更少的呈现自己,当你作为助人者,更少的呈现自己,那么错的时候也会少,因为你的非言语,同样的一个眼神其实可以传递很多的意思啊,他可以有很多的解读,他可以理解为你很理解他,他可以理解为你感受到他的痛苦,感受到他的焦虑等等,他可以有很多的解读,只要是大体差不多的一个非言语的信息。但是你的语言的信息就要非常的准确,非常的精准。
我们是不是真的站在他的角度,我是不是有自己的声音出来。如果我们在咨询约练的时候,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有自己的声音出来,这个地方你都要去看一看,有可能是你的卡点,就有可能是正常的声音啊,但也可能是你的卡点。
什么是卡点?声音超过大多数人的反应 ,情绪过于激烈。
怎么破卡点?觉察—完善—实践—重复此过程
那这样的情况其实都是需要去觉察一下,就看一看这可能就是卡点,这一句话可能触动了我们内心的什么,我们需要去看的,在这个看的过程中,就是在完善我们自己,让我们这个容器得以完善,容器越完善,越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勾起了自己,怎么完善容器,还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你才会有意识,你在哪些地方会有更大的反应,什么情况,怎么在这个地方就会有超出常人的反应,然后你就知道了哦,这个不太正常啊,这个我可能需要格外的注意一下。所以学心理学的过程,我们可不只是学习理论技术的过程,而是更多时候在自我修炼的过程,最终做的就是完善自己。一系列的学习其实都是在修自己啊,最后把自己修的容器更大更坚固,别人的东西几乎勾不起来,就你们几乎没有可以被勾到的东西了,这个时候说明你已经学的很不错了,且行且完善。
2、共情如同而非就是,能进还要能出
技巧:实践、约练,做咨询师角色,几十几百场乃至更多场
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与他有相似的经历,而是能设身处地理解,其实就是如同而非就是,我们只是如同而已,好像是我们的情况,但是不是就是啊,不是说我们必须得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们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到他啊,我们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情。我们作为咨询师,我们的人生阅历也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啊,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能很好的去理解到它,如同而非就是。共情还有十二个字,如同而非就是,能进还要能出。我们有的时候可能进去就出不来了啊,因为好像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那怎么样才能进去又能出得来,练多了就能进去,又能出得来了。
一般化---别轻易用,用之前先共情
如同云手—-先接住,然后顺势后退,再往前推
我们在实际助人的时候,千万别轻易的就用一般化。一般化是在共情的基础上才是一般化。所谓的一般化,就是让他意识到他的情况是很多人都有的,好多人都这样,并没有那么太严重。
但是各位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共情,没有很好的铺垫,没有很好的理解,没有在良好的关系前提下没有花比较多的时间去了解他,了解他的信息,了解他的情况,让他感觉到你是关注他的,你是了解他,理解他的。提高你冒然的用一般化,他会感觉到你在试图劝他,你在试图给他讲大道理,这就会让他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
那再跟我们之前讲的云手连到一起,所有的工作都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第一步你要能接得住他,第二步你要顺势后退,第三步才是顺势回推,才是去做事情,就去使他明白,或者是跟他去探讨更多的东西,你就先别上来就谈事儿啊。所以永远不要着急去解决问题,永远不要走到来访者的前面,试图去改变什么。
咨询不顺时---觉察关系、觉察是否走在了来访者前面,是否急于解决问题
当走的不顺的时候,你就要考虑我是不是走的比他快了,我是不是又在着急于解决问题了,我是不是又不太注意咨询关系了。当走不下去的时候,我们都要做这些思考,有可能就在这些环节又出现问题了。这些东西知道归知道实际中的时候,他就是会反复的,反复的多了,慢慢可能也就好多了,基本上也就不在或者说很少犯这样的情况了。反正至少对于我来说好像已经好久好久不怎么犯了啊。其实偶尔我可能也会有点想犯啊,但是我会有觉察,我会觉察到啊,我自己好像有点受家长影响了,或者我自己有点,今天状态好像有点不太对劲,我在做咨询的时候可能都会有去做这些觉察和意识。
3、尊重要一视同仁,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技巧: 实践出下意识
尊重要一视同仁,但是共情要因人而异。因为有的人他需要的共情并不是那么多,有的人他的思路非常的清晰,情感非常的稳定,非常的理性。这样的人你少给他共情,为啥?你的共情反而他会感觉到你视他为弱者,他会感觉不舒服,为啥?他不缺,他是那么缺这些,他更需要的可能就是怎么去弄清楚他的事情,去解决问题,让他有觉察,有思考,这些是他更需要的。所以我们要去看一看,当事人可能更需要的是什么。对于那些相对弱的,状态也比较弱,性格可能也比较柔弱,自己也比较混乱,然后情绪反应也比较大,这一类的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共情,就是你说这些东西你好多时候你不要记啊,你必须得去实践。我反复的强调的实践,你必须得去实践,你记下来是没有用的,你在实践的过程中,你会自然而然的就感觉到这个人可能就是你下意识的就会给他的共情就多一些,而有的人你下意识的给他的共情就少一些。这些东西你虽然记下来,你不经过实践是没有意义的。经过实践之后,你会下意识的就会做出反应。
什么是因人而异?---根据来访者情绪、感受、反应、当下的时机来,试探着来。
4、表达共情要适度、要注意时机
只要在点上,让他说,不插话,不共情,领悟自然现。
技巧:可说可不说少说或不说,可问可不问少问或不问
表达共情,应该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表达时机看情况,人家正说的滔滔不绝的,你直接共情插进来了,人家就感觉到被打扰了,那种感觉是相当不爽的。所以我们回应的原则就是:可说可不说少说或不说,可问可不问少问或不问,来访者说的话都要听。
沟通三大法宝---非言语:点头 微笑 + 嗯 ,共情瞬间到位
原因?---被看到、被看重、被珍惜,带来力量+经验
我们要更多的给予点头微笑加嗯,在他说的时候,你的面部的那个微表情,局部的调整都是很重要的,当我们这样回应的时候,那说话的孩子就感觉很满足,为啥啊?因为他感觉到他说的话在我们这儿特别的被看重,当事人讲的故事要被看到、被珍惜,然后可能就会给当事人带来力量、带来经验等等。所以我们是否足够的看重他、足够的关注他。如果是的话,你的非言语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传递对象。
沟通的重要两点:态度+能力
态度:你是否在努力的听我说话(听)
能力:你是否在努力的试着听懂我说话的内容(听懂)
---人人希望得到尊重,人人希望自己有价值
在沟通的时候,很多人其实更看重的是啥?两个点:第一个你是否在努力的听我说话,第二个你是否在努力的试着去听懂我说什么。就是第一个是你是否在试着去听懂,第二个是你是否听得懂,这两个点,尤其是第一个那个态度很重要,哪怕你听不懂你的态度是很努力的在听,这也很重要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的感觉也会比较好,因为我接受到了你对我的看重,那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喜欢别人对自己的看重呢?因为你看重我,说明我是有价值的。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我们每个人都因为自我价值而活,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我们都希望自己是,比如说优秀的、有资源的、然后很不错的、有爱心的、受尊重的,受重视的,然后可以搞一些特殊待遇的,被优待的、被认可的,被欣赏的等等,其实都是在呈现自我的价值。
5、表达共情要把握角色
技巧:只是体验,你是你,他是他,你不是他。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如同而非就是他是他你是你,你只是在体验表达共情。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非言语更多传递人的内心信息
技巧: 目光(视线看向他)、面部表情(专注)、方向(朝向他)、身体姿势(身体略微前倾)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非言语是非常重要的,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非言语是非常重要的,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非言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做咨询的时候身体略微前倾,然后包括朝着他的方向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而不是说躺在那儿、坐着跷着二郎腿,那他感觉就会不舒服,就是你对他的态度是一种拒绝的态度。
7、表达共情要考虑文化特点
肢体接触、称呼、礼物等
原则:一切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位
表达共情,要考虑文化特点,文化特征,求助特点。在咱们这个民族文化下,最好不要跟来访者有任何的肢体接触。我们应该验证自己是否与他有共情,怎么验证啊,我们要看他的反应,要去做探索。如果他是非常自卑的一个来访者,他又是真诚的表达他对你的感谢。如果你真的不收他这个礼物的话,那可能会有什么结果?他可能就会再次关上了自己的心门。因为他可能会认为你拒绝他,或者说他是不值得被爱的,他的礼物是被嫌弃的。那你说我怎么办?那这个时候你该收就收好了,那收完之后,你可以回礼,我们可以收他的这个礼物,但是你可以回赠他的礼物,这样的话,对他成长是有帮助的,不是说一定绝对如此。
特殊礼物要注意:可以不收+探讨
我们可以不收,但是我们可以跟他讨论是什么让他做这些,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他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给他探讨这些方面的东西,跟他去讨论,咨询更多时候用到的武器其实就是“讨论”。
8、世界多元、各有道理
避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要么对,要么错
积极关注把它理解为像我们所说的重新建构,焦点里边所强调的就是“世界多元,各有道理”,你就能很好的共情他,因为你不再是认为非黑即白了,非此即彼,要么对,要么错了,这个时候其实也能很好的共情对方,理解对方。
二、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注意事项
积极关注就像焦点里的重新建构
1、咨询师关注来访者的积极面,来访者关注到自己的积极面
积极关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以积极的态度关注来访者的积极面”。这就是积极关注,就是你以积极的态度,去关注来访者的积极面,这就是积极关注。如果再延伸一点,就是让来访者也能关注到自己的积极面。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关注来访者的积极面,然后让他自己也能关注到他的积极面,这就是积极关注,那前提就是你得能积极,你是积极的、正向的,就很重要。如果你本人不是积极的、正向的,那你可能就关注不到他。
2、认为他是可以改变,想要更好
咨询师训练重新建构的能力
我们要认为来访者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拥有更美好的生活的态度,予以关注。我们好多人学完重新建构之后,我们可能会更多的为了建构而建构,这是我们很多人的特点。为了建构而建构,往往就会导致对方会感觉到很不舒服。为什么?又回到最初我们所提的,你是否把关注人放在第一位,你是为了建构而建构呢?还是你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呢?你是真的把它放在很重要的一个位置,试着去理解他,去看重他呢?
积极关注要注意:人在第一位,其它在后面
永远记着,把人放到第一位是更重要的,然后才是其他的东西。一旦你把这个人放到重要的位置了,可能你不一定要用其他的,它的效果都能出现的。如果你没有把人放在第一位,那么接下来很多东西往往是改变不了的,或者说很难改变的。
积极关注,辩证、客观看待来访者,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就很好
积极关注的含义及其意义。咨询师更多的关注来访者的积极、光明、正向的方面。通俗的说,积极关注就是辩证的、客观的看待来访者。积极关注也是顺其自然就好。
积极关注的意义: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
积极关注,应当注意的要点有哪些?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的看待求助者。首先你自己要能看到这些东西,这要练,继续练,练习我们发现美的能力,练习我们从负向中、从劣势中、从不足中、缺点中看到的相对不错的地方。
3、看到积极面并不一定要说出来;该说还是要说
去说,有可能有影响
赞美共情青少年与成人之不同
青少年:赞美共情多一些,关系更好一些
积极关注青少年:咨询师关注他,带来他关注自己,还要让他辨证的看待自己。
不但我们要积极关注他,还要让他自己能积极关注自己,让他能辩证的、客观的看待自己,能看到自己更多的优点呀、长处啊、资源呀,自己哪些地方做的挺不错呀,等等。要避免盲目乐观,这也是一个要注意的要点,避免盲目乐观。别人家说一个啥,你一看,“你这没事啊,你这挺好的。哎呀,你这有啥呀,我跟你说,人家都怎么怎么样。”盲目乐观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失望,就是要立足实事,实事求是,就是你别去劝他,别让他感觉试图去劝他就好了。
积极关注有时不一定要行动,有态度(欣赏、接纳)就行
去刻意化
不刻意---就是接住、允许和接纳
有很多时候,他是不需要你积极关注的,或者说不需要你刻意的给他重新建构的。根据我的经验来说。只要你能本人是这样的一种态度就够了。在我们助人的时候,很多时候你只需要保持一种积极关注的态度,你对他是一种这样的态度就够了。那你能更多的是欣赏他的态度就够了,你不需要一定要用语言去表达你的欣赏,你只需要能接得住他。在他说的过程中,你没有刻意的去引导他什么,刻意的给他一般化,刻意的去让他明白什么什么东西,刻意的去让这个咨询的进程加快,刻意的让咨询有效果,就是你没有刻意的这样去做,你就接住了他。接住其实更多时候就是一种允许和接纳。 咨询师接纳、允许---带来温暖、安全的环境—来访者更多的表达---开始思考---乱麻里理清头绪—看到正向面—自己说出正向面
当你接住了他之后,他在你这就感觉到比较温暖,比较安全,因为你对他是一种欣赏的、接纳的态度,其实就是已经积极关注了嘛,但是又没有用语言去表达。这样的话他就感觉到比较安全,比较温暖,他就会更多的去表达自己,在表达的过程中,他很多东西就开始有思考了。他就从最开始比较负向、焦虑、一团乱麻这样的一个状态里边,逐渐的理出来头绪,或许也开始能看到其中的一些正向的方面,他自己就开始能说出来了。就这个时候,不是你给他积极关注的,不是你给他重新建构的,而是他在你创设的这样的一个氛围里边。
积极关注与正向的区别:
积极关注---相当于重新建构
正向---重新建构的一个点
积极关注和焦点里的重新建构基本上,差不多一个意思,而关注正向只是重新建构里边的一个点而已,只是一个点,重新建构不只是关注正向,还包括其他的很多的东西,像关注例外,就是那个失败里边的成功经验,这也是在重新建构,看到他想更好的心,积极关注要刻意慢吗?
先训练刻意慢,学会后顺势而为;不带功利心
4、反对过分消极
原则:立足实事求是,不感觉问题很严重,也感觉有希望
我们不可包治百百病,但是也不能让其失去信心,如果你让他感觉到他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那这对他的改变肯定不是太好的。那最起码你得让他感觉到是有希望的,不至于我就完了,我孩子彻底就这样了,这样的话他可能就感觉是相当糟糕的,那就是反对过分消极。还要立足实事求是,积极关注,不要让他感觉到很假,很假的话肯定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