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钟,解决一个商业问题。欢迎收听,《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
本周,我们来学习红到发紫的谷歌设计流程:“设计冲刺”。
史蒂夫开了家机器人公司叫萨维,打算做酒店机器人,帮助酒店在高峰时段,给客人送牙刷、吹风机、热水壶等等。但他非常不确定,客人会不会喜欢机器人,万一受到惊吓怎么办?
先做出1.0版本,投放市场,然后快速迭代吗?不行。因为硬件迭代速度比软件慢很多;那等竞争对手先做,积累经验,避免踩坑吗?也不行。这样就会错失先机。那怎么办?
史蒂夫决定试试著名的谷歌设计方法论:设计冲刺。
什么叫设计冲刺?“设计冲刺”(Design Sprint),是由谷歌风投杰克·纳普发明的一种产品设计方法。这套方法一经提出,立刻风靡全球,帮助了无数公司提升产品设计能力。
简单来说,设计冲刺,就是用设计师的“设计思维”逻辑,加上工程师的“产品冲刺”流程,在周一到周五的5天内,通过每天完成一项特定任务,来完成产品设计。那要完成哪些特定任务呢?分别是“理解,草图,决定,原型和验证”,我们会花5天依次学习。
概念:设计冲刺(理解)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理解”。理解,就是要明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具体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做好准备。
做好准备,包括三件事:组建团队,锁定时间,准备物资。
一个设计冲刺团队,需要一名决策者,一名引导者,以及多样化的成员。决策者,必须全程参与;引导者,帮助控制冲刺流程;多样化的团队,可以包括技术、设计、营销、客服、财务等等,但总数不要超过7人,否则效率会很差。
时间投入,是产品设计效果的保证。所以,这5天一定要遵守“无电子设备原则”。就算用电脑记录,也被禁止。电子设备被禁后,最重要的物资就是白板,至少2-3块白板是必须的。一只钟也非常重要,始终关注时间,高效推进。
第二步,确定目标和问题。
目标,是“设计冲刺”的起点。酒店机器人的目标是什么呢?是提高酒店前台的工作效率,还是提供更好的住店体验,还是让更多酒店订购机器人?萨维团队经过讨论,决定把设计冲刺的目标,定为“更好的住店体验”,因为这个目标,与酒店目标一致。
那到底什么才意味着“更好的住店体验”呢?大家讨论后得出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流畅的递送服务;2)方便的机器人互动;3)为机器人而再次住店的吸引力。
第三步,绘制地图。
“绘制地图”是把用户的体验过程,用流程图表示,这将帮你定位问题,靶向治疗。
经过讨论,设计冲刺团队绘制出了“机器人递送地图”。1)客人打电话给前台;2)前台把物品放进机器人;3)机器人与客人在大堂、电梯、走廊惊喜相遇;4)机器人回到前台完成递送。
第四步,邀请专家。
绘制完地图后,周一下午最主要的时间,就是邀请真正的专家,和他们交流。这些专家可能是一些决策者,可能是和用户打交道最多的人,可能是对产品技术、操作原理最熟悉的人。具体怎么做?
1)先花2分钟,简单介绍冲刺的目标、问题和地图;2)请专家说说自己的看法;3)像记者一样不断提问,填缺补漏,不断地说:“为什么”和“多给我们讲讲”;4)修改目标、问题和地图。
这时候,团队成员要不断记笔记,在便签纸上写下“我们应该如何”(How Might We,简称HMW)。比如,听到用户专家说到,开门看到机器,很多客人会很困惑,你就在纸上写上“HMW:我们应该如何让用户开门的瞬间,不被吓到”。
送走专家后,大家把这些写着“我们应该如何”的便签纸,合并同类项,分组贴在墙上,给出解决问题的大体方向。
到这里,设计冲刺的第一天就结束了。今天的成果是,经过验证的目标、问题和地图。
今日得到:
添加到知识账本
划重点
1. 设计冲刺,就是在5天内,通过每天完成一项特定任务,来完成产品设计。
2. 哪5项任务?分别是理解、草图、决定、原型和验证。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理解”,来找到问题和着力点。具体请记住四步:做好准备,确定目标和问题,绘制地图,和邀请专家。
3. 把“产品冲刺”的理性,加入到“设计思维”的感性中,用流程控制创意的品质。这种“用理性驾驭感性”的思路,可以指导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事情。
你有什么想要设计的产品吗,它的目标、问题和地图是什么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与大家一起,过过招。也别忘了把今天学到的内容,分享给你做产品的朋友,也许能够帮到他。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这是你在商业道路上成长的第86天,期待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