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4

  1.(必做)在今日的阅读里,您如何理解“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这句话。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特别关注孩子的教育,他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他想让孩子成为的模样,而想成为的那个模样,其实,就是他在小时候没有实现的那个愿望。

  这样的话,他在做的和说的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而孩子在强大的父亲面前往往就会选择顺从,以适应当下他的环境,这样孩子的所作所为自然就会向着父亲所描述的那个方向去不断的努力和尝试。

  这样的话,孩子自然是成年人的父亲,因为在孩子身上所表现的,就是父亲所期望孩子所成长的那个目标,他们恰恰是完全一致的。

2.(选做)书中提到我们会因为某些词或某些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您是否愿意分享您的类似经历呢?

  的确,这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场景,因为大人们对孩子的控制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当他们发出一些指令时,我们作为小孩是必须要听从的,无条件的那种。

  直到现在为止我都在贯彻落实这样的理念,并且处于自动化的状态。回想起小时候,父母们说的话一定对吗?不一定。但恰恰是这种顺从行为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内向,胆小。

  如果是照这样计算的话,自己永远都不会走出这样一个无形的漩涡之中,即使你活到80岁,100岁。好在有读书,有共读,我才开始不断的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试着去挑战自己,最终我现在已经意识到,做真正的自己,其实就从细小的习惯开始。

  做事情的时候,我要发自内心的先问一问,这是我自己真心愿意做的吗?在考虑好之后再做出决定,即使不同意别人的看法,也要找一个理由与拒绝。

  当然,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要有一杆秤,那就是别人说的是和我自己说的是哪一个更重要,如果别人的重要可以听从,如果自己的重要就要拒绝。

  家庭教育的影响真的很大,当然方向可能不同。作为父母,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反思自己,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