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瓦莱里(or木心)
1102页,终于翻完了一遍。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厚的书,能够很长时间做点无意义的事情了,这或许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新冠病毒没有预料到的吧。
这是一本一位画家讲给几位艺术家听的文学史,在学术上的价值没有资格去评价。我只是一个喜欢听“评书”的人,木心是位很不错的“说书人”。
如他所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无奈找不到那么多可爱、好听、好吃、好看的,该怎么办呢?木心讲给艺术家们的是: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讲了,有备无患,你们用不用,悉听尊便。
他先讲,文学是可爱的,但这是建立在一个人能照顾自己基础上的。他在烧菜、吃饭、洗澡时,都会看书(难度有点大,但就目前的技术手段看,还是可以达到的)。看书,需要由浅入深,开始时要有所选择,开始时,要浅,浅到刚开始就可以居高临下,也就是要从完全看得懂的书着手。木心觉得,至少到六十岁以后,才能什么书拉起来看,因为触动你去思考,磨砺你的辨别力,成立你自己的体系性(非体系)。他觉得(听课的)这些艺术家都还不到这个境界。有人说:我们画画的,画也画不好,哪有时间读书?他认为这就对了——大家看书不够,就去画画了。他认为,(文学)是为了人生的必备的武器和良药。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缺点,克服缺点的最好的办法,是发扬优点。发扬优点,缺点全部瓦解——不是什么一步一个脚印,像条狗在雪地上走。狗有四只脚呢,许多脚印。他还认为,文学,除了读,最好是写作。日记、笔记、通信,都是练习,但总不如写诗写文章好。
他接着讲,生活是好玩的。他推荐安德烈.纪德的书给大家。纪德在《地粮》(盛澄华译本)中有句话:“人应该时时怀有一种死的恳切”。他解释说,人在平时是想不到死的,好像可以千年万年活下去。这种心理状态,像佛教所说的“贪、嗔、痴”。贪,要这要那;嗔,老怪人家,老是责怒;痴,一天到晚的行为。所以为人之道,第一念,就是明白:人是要死的。那么,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凭这样的一念,就产生了宗教、哲学、文化、艺术。木心是怀着悲伤的眼光,看着不知悲伤的事物。生活像什么呢?傍晚上酒吧,智者选了美味的酒,愚者买了烂酒,还喝醉了。所以,快乐来自智慧,又滋养了智慧。生活听起来没有奇怪,人人都在吃喝玩乐。没有享受到的生活,算不上生活。把生理物理的变化,提升为艺术的高度,这就是生活、艺术的一元论。
最后,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这是艺术家们的事情,与我无关,略去。
这是木心在最后一节课上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看做是文学史对他的滋养。
我比较功利,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世界文学史的大概脉络,发现只有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书看过,不少的书听说过,很多的书和人是第一次听说。我发现自己看书,总是想寻找文字背后的东西,好处在于总喜欢摄取信息,问题在于太急于扩大范围,而缺少了对于已经看到的文字的深入分析,总想通过尽量少的文字,把握尽可能多的东西,又缺少对于占有资料的验证。
希望自己慢慢学会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