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627】“魏晋那点事”-11 ‖ 王朝快递的签收单


今天想聊聊《野史·两晋秘史》中“武帝托孤立惠帝”的那点事。

临终前的晋武帝卧在病榻上,气息微弱,召车骑将军杨骏至榻前:“朕今不豫,以皇太子顾托于公。”杨骏当即郑重叩首,声如金石:“臣敢不效忠贞之节而报今日殊遇之恩?”字字铿锵,仿佛真能压住飘摇的江山。

这份临终托付,看似庄重,其实不过是帝国行将坠毁前一次仓促的“快递签收”罢了。

细究历史,此“托孤”举动与其说是责任传递,不如说是武帝对自己政治失职的最终补救。史书中说他“善谋能断大事”,登基之初确也曾励精图治,以青麻代青丝纫断牛绳,以示节俭。然在平吴之后,天下晏然,武帝便“怠于政事,耽于酒宴”。他疏远旧臣,纵容亲贵,政治荒芜,朝堂如乱草滋长。权力系统早成空壳。所谓托孤,实质不过是将自己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强行塞给杨骏,犹如把一座地基朽坏的宫殿钥匙交付给临时管家一般无二,还叮嘱“务必妥善保管”。

杨骏亦非愚忠。他早嗅到了权力真空中的腥甜。武帝弥留之际,他口中“效忠贞之节”的誓言犹在殿梁上缭绕未散,可新帝登基后,他立即以太傅之位“总摄朝政,百官咸听骏命”。这哪里是受托辅政?分明是签收包裹后立刻撕开包装纸,将整个王朝据为己有。而所谓托孤,实则是给野心家奉上了冠冕堂皇的篡权请柬而已。

杨骏的专权,不过为后来更黑暗的贾后乱政与“八王之乱”搭好了戏台。杨骏贪婪攫取权力的姿态,正是对武帝托孤“仪式”最辛辣的讽刺。那临终一幕,表面温情脉脉,骨子里却是一场心照不宣的权力交割闹剧——武帝需要杨骏来掩饰自己政治生涯的溃败,杨骏则欣然接下这份名为“辅政”实为“代庖”的厚礼。

历史深巷中,此类托孤的戏码屡屡上演。每幕托孤场景,莫不是权力体系已然失控的征兆。当皇帝把朝政当作后宫酒宴的助兴节目,当权力传承竟靠一纸“快递单”解决时,王朝的根基其实已如流沙般不可挽回地倾泻而下。杨骏在托孤现场那番慷慨陈词,其声调之激昂,更反照出帝国根基之腐朽;其态度之谦卑,更折射出权力即将倾覆的巨大阴影。

武帝驾崩时,群臣涕泪横流,场面何其悲壮。然而这悲壮背后,不是对逝者的哀思,而是众人对帝国未来命运本能的恐慌。此情此景,荒诞得令人发笑,又沉重得使人窒息——“临终托孤”这出戏演得越是真挚感人,王朝崩塌的倒计时便越清晰刺耳。

史笔无情,记下这庄严又荒诞的一幕:签收人杨骏正垂首签字,却无人注意到他指尖微颤——他签收的哪里是江山?分明是王朝的骨灰盒。而寄件人武帝,早已躺进峻阳陵,留下一个烂摊子,“任其腐烂,与我何干?”

权力若已腐坏,再动听的托孤誓言也仅是亡国之音的凄美前奏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