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读了第一章就来写书评,算是把赵周老师的书现学现卖了。
一本书真的会引来另一本书。
最近读的关于读书方法的书,一共读了4本。
第一本——《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1克服倦怠的根本方法是——找回初心,书中主人公是不想过英万师兄那样的生活,我也不想过书中英万师兄那样的生活。
还记得今年的台风,有个中年男人为了不让台风把他的货车吹倒,用自己的身体去扛,结果被车压死了。
其实那次台风,我老公也在一个受灾严重的沿海城市上班,而如果我们足够有钱有能力,他本可以不去。
不想过那个台风中被货车压死的中年男人那样的人生,就只有努力、奋斗、拼搏,现在多努力一点,未来的选择就更多一点。
每次倦怠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初心,就又补充了战斗力,有时候梦想叫不醒你,但你不想过的那种生活一定可以叫醒你。
2100天读33本书是为了什么——为了培养读书习惯。这是在书中导师多次要求主人公牢记的,一定要先培养兴趣,让读书像吃饭一样成为习惯,如果没有先读了这本书,培养了读书习惯,我就不会有耐心读完第二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二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1这本书学到了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去解读上一本书,发现记忆的更牢固了,我用这个方法去解读其他书,发现一下子结构、观点都非常清晰了。
2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告诉我:当你头一次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一定要从头到尾读一遍,中间遇到难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这个观点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我的大难题,比如ppt,我经常为了追求完美、追求和模板一模一样而卡在那里,每卡一次我要用好几个星期的意志力重新捡起,但如果我不去管它,一口气学下去,像这本书说的,哪怕只懂得了50%,也比卡在那里最终得到0的好。
3这本书还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史到底有什么意义,从来没有人给出过能够打动我的答案,这本书给出了这个答案,知道一个战役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有什么意义呢,重要的是在任何时空,人们之所以如此这般行事的原因,以及人们如此这般行事了之后对后世的意义,以及历史本身的方法论属性,因为历史是前人做过的事,我们便可以选择再做一次或是避免在做,这样的解说,我才终于明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第三本——《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我用第二本书中学到的检视阅读法读了一下秋叶老师这本书,哎,思维又被颠覆了,本以为学了第二本我的读书能力已经功德圆满了,没想到还有这么这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我现在知道如何分析提炼一本书的观念、框架了,但是秋叶大叔又实力展示了如何从中提炼自己的思想,提炼适合自己的方法论,因为秋叶大叔的强烈安利我又读了《这样读书就够了》,才读了一章,秋叶大叔拿来想想就用的方法,在这本里讲述的更为清楚了。
第四本——《这样读书就够了》
以知识为中心学习,即使你把整本书背下来,作者会给你发奖状吗?
以个人为中心学习,让作者为你服务,把买书的钱赚回来,哪个更爽?
当然是后者更爽,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第一本书的方法让我培养读书习惯,我不会有耐心读完第二本书,如果不是第二本书醍醐灌顶的观点,秋叶大叔的书还会被我束之高阁,如果不是秋叶大叔实力讲解了思维方法以及强烈安利,我也不会遇到第四本书,其实第二本书中也说了,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拿来做分析阅读,事实上大部分书都不值得。
这几本书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王阳明毕生所学之精华——知行合一。
第一本书中说记在脑中才是真读书,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第二本书中说读完一本书最重要的是回答这本书写的对吗,和你有什么关系。第三本书说拿来想想就用。第四本则更为激进地强调了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
其实都是在讲一件事:每天看3个小时电视,看上10年、20年,人生会有变化吗,如果读书不思考、不实践,和看电视有什么分别?
实践才是最重要的。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目前还在读书的起步阶段,真要我一下子拆书多到位,还没有这个能力,但其实一本书如果能让我们学到一丁点,这本书就已经非常非常值了。
比如咪蒙的书《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这本书虽然被很多人吐槽,但其中有一句话讲春上春树的——越不想跑步,越要去跑,这样真酷。这句话让我坚持跑步到现在,每当我不想跑步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话,越不想跑步的时候,越去跑。
至于为什么这句话会影响我的行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小狗钱钱》说过,你不需要知道电的原理,你只需要知道一按开关灯就亮了,就行了。
而早起则来自于《让未来现在就来》这本书中小六哥的一个方法,给早起一个仪式感,我是打一盆温水,把脸埋进去,告诉自己你可以出去跑步了。
还有不记得哪本书中说的——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早起以后看手机还是出去跑步,是一种决策。
我是一个非常懒的人,所以我觉得并没有那么必要去纠结到底什么方法好,到底赵老师说得对还是《如何一本书》说的对,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而时间会告诉你一切。
比如读这些书的时候,我用的是同样的方法,也都做笔记了,也都画导图了,也都写书评了,一周过去,一个月过去,我记住的那一点,能够让我改变行为的那一点,就是最重要的,其他部分,哪怕作者自己认为是最重要的,对我就是不重要的,一般来讲这样的点,不是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就是改变了我的行为。
所以《如何阅读一本书》说,文字有情绪功能,比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用文字感染读者改变思维方式或者开始行动。
我是一个很相信缘法的人,我人生的很多选择,都只是跟随了自己的心,最终都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秋叶大叔说,如果一个灵感出现我没有抓住,那就不是属于我的灵感。和书之间也是这样,和你有缘分的书,一定还会再次来到你身边,比如老舍的书,我上学时候读,毫无感觉,生完孩子偶然再次读到,拍案叫绝。
所以,不需要心急,你读过的书,作者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潜移默化会影响着你,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