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每到一家公司,干两三年就想辞职?” 这话一下戳中了好多人。我朋友圈里,一半以上的人,工作年限都卡在 “2-3 年” 这个坎上。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刚入职那阵,谁不是抖擞精神,欲干出一番事业?两三年过去,啥都摸透了。早上到公司,闭着眼都能摸到自己工位;开会内容听个开头,就知道结尾要喊啥口号;连同事的吐槽都翻来覆去那几句:“领导又画饼了”“这个月绩效悬了”。
就像吃同一款泡面,第一口觉得香,连吃三年,看到包装都反胃。
这不是矫情。人天生就需要点新东西刺激,手机用久了想换,歌听多了想切。工作要是变成今天复制昨天,明天粘贴今天,心里那点小火苗,慢慢就被闷灭了。
更让人慌的,是 “自我感觉成长停滞” 的焦虑。
刚入职时,每月都能攒点新技能,年底回头看:哇,我居然会这么多了。可两三年后,突然发现自己在吃老本。
现在职场节奏多快啊,新工具、新玩法层出不穷。你停在会做,别人已经在做好;你满足于完成 KPI,别人在琢磨怎么创造新价值。
时间一久,差距就显出来了。别人在加速,你还按原来的速度晃悠,慢慢就被甩在了后面,心里能不急吗?
同事也成了 “最熟悉的陌生人”。
刚进公司时,和同事吃饭都觉得新鲜:“哎,你住哪啊”“周末去打球不”。两三年过去,该聊的天聊完了,该避的坑也踩过了,话慢慢变少了。
更难的是和领导的关系。刚来时,觉得领导挺罩着我;时间久了,发现他只罩着会来事的。
你熬夜做的方案,他轻描淡写一句还行;别人随便糊弄的 PPT,他夸有想法。这种不公平,一天两天能忍,两年三年,心里早就积了一肚子委屈。
期望和现实,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刚入职时,HR 画的饼多香啊:“我们公司重视年轻人,两年就能升主管,这个项目做成了,奖金少不了。那时候,你觉得再熬熬,好日子在后头。
两三年过去,饼还是那张饼,你却饿成了皮包骨。干了三年,晋升无望。你看着比你晚来的人都升职了,自己还在原地,去找领导谈,得到的回复不是再等等,就是你还差点火候。
可差啥火候,他从来不说。就像你在迷宫里走了三年,突然发现出口被人堵死了,往前走不动,往后退不甘,只能站在原地犯愁。
想辞职不是逃,是心里还有期待
其实啊,干两三年就想辞职,不是你不踏实,是你还没放弃。
要是真的对工作没期待了,别说两三年,就算干十年,你也懒得动,反正混日子也是过。正因为你还盼着 “能学到新东西”“能被公平对待”“能看到点奔头”,才会因为没实现而失落。
职场没谁规定必须从一而终。有人在一家公司干十年,是因为越干越有奔头;有人干两三年就走,是因为再耗下去就是浪费时间,这两种选择,都没错。
怕的是想辞又不敢辞,想留又不甘心。如果你觉得再努努力还有机会,那就试试主动争取:跟领导谈谈新任务,向同事学学新技能,哪怕换个部门,说不定就有新转机。
要是你觉得真的不合适,也别犹豫。两三年的经验,足够让你看清自己想要啥、不想要啥,这时候重新出发,反而是好事。就像网友说的:“辞职不是失败,是给自己一个重新选的机会。”
无论选哪条路,只要你还在往前走,就比站在原地纠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