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 第34篇。
人类的本能是生物进化而来,一些跟不上进步的本能阻碍人类的发展,如果我们想要进步就需要和本能对抗,然而,生物进化的进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存的机制。我们的大多数偏好和做出的选择源于我们的生物本能。生物的本能对我们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要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就需要战胜更多跟不上时代的本能反应。
我们要用高效的方式去适应和学习,不让愤怒冲昏头脑,不让直觉遮蔽双眼。《反本能》这本书的作者卫蓝,心理学硕士;知乎心理学知识达人,时间管理讲师,领英、争鸣网专栏作者,自媒体人;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让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而实用;著有《暗理性》。
读这本书让我对本能有一定的认知和想法,学会反本能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能从已经习惯的表象中看到事情的真相,提升阻碍我们进步的习惯。越能反本能的人,往往也越能从优秀进阶到卓越。
读这本书的3点收获:
1、阻碍我们走向卓越的3个因素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3种阻碍我们前进的因素,第一种,认知模式的稳定性。由于我们大脑懒惰,节约能量不爱思考,面对一个事情时会采取图式模式。这是一个固执的认知模板。例如三岁看老,第一印象。这个改变的过程很难,因为我们把最初的认知当能模板。
第二种,急功近利。普通人最大的两个优点是坚持的耐心和积极的力量。而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侧重的思维都是“同时性”,“同时性”的思维也造成了我们的“短视偏向”——无法立刻看到成果,就会对可行性产生怀疑。但事实上,与我们这种惯性思维相反,我们的付出往往并不会立即带来效益,而是会存在“效益滞后性”。
第三种,一直停留在舒适区。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用习以为常的方式去工作,有的工作做了10年还是老样子,如果想要进步就需要离开舒适区,挑战拉伸区。人们不愿意离开舒适区的一个原因是害怕困难,不愿意花精力去试错,喜欢用熟知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这样虽然能更快地完成当前任务,却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不利于他变得更优秀。
2、学习反本能思维
既然是本能想要一下子改变是很困难的,从简单的第一步开始是一个好方法。例如在《微习惯》1天1个俯卧撑,1天1页书,1天50字,每天只做一点点的无负担习惯策略。
给自己设置进度条让自己看得见。平时我看完一本书看完就看完了,我想加深记忆和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输出,每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一开始做不到像别人写六七千字,每天写1500字左右对我还是很轻松,这样写到了34篇就成了习惯。
现在很多短视频占据人的注意力,左一滑右一滑或者上下滑动,没有自己的思考看了很多没太多意义,只有经过自己思考的内容输出来才有助于自己成长。让新习惯代替旧习惯,有效的重复是反本能的好方法。
还有心理奖惩、有趣的放松,改变环境等方法。也许我们能够克制住自己的各种意念,在各种环境中不受干扰地学习,但这种能力需要足够多的训练去培养。
3、如何正确的学习改变命运?
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捷径是学习,但也有很多人感慨为了读了那么多的书都无法改变命运。这个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同样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往我们一劳永逸,读书也一样,读书不一定帮你改变命运,但不读书注定被这个越来越智能化的社会淘汰。
读书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他能够帮助我们降低做事的试错成本和犯错的概率,避免浪费时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每件事都去尝试,读书让我们获得间接的经验,很多事情不用尝试就能知道好坏,进而规避风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学习前人的经验获得个人成长。作者对读书能不能改变命运提出了3点建议:第一,懂得要好书,一本好书的原则遵循的原则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需要,勿增实体。”一个好的理论,其假设和前提越少越好适用的范围越宽越好。阅读经典书籍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通过大量的学习建构知识体系。我们生活中的难题需要多维立体的角度去解决,如果知识不够丰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所以大量的阅读,跨学科学习,想要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就需要更完整的认知。
第三,在实践中升华为智慧。知识与智慧的差距在于实践。书中读到的是对这个世界间接的认知,而实践是对世界直接的改造。知识不是没有用,而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用,不懂得如何打破知识的局限,更缺乏将其转化成智慧的意识。
这本书最喜欢的三句话:
1、真正的改变是渐进的、积累的和持续付出的过程量,而不是一个念头就能带来的结果量。
2、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问题,往往意味着无知;模糊不清的问题,意味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肤浅;只有深入了解事物,我们才能提出清晰而准确的问题。
3、 《沉思录》:“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而不是事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而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