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这里实际上仍然是在进一步表达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就是有无相生,美丑相伴。怎么让民众不争,那就不要推崇又才德的人,怎么让民众不投抢,那就不要把某些东西当做是珍贵的东西,怎么让民心不乱,那就不要显露引起贪心的事物。
但是这种治国之道和今天不一样。也不认同,其实这样就减少了竞争。就没有对比。
感觉是一种很理想化的状态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所以至少这一张让我认为道德经是给君王看的,讲的是如何治理国家。他要的是心虚且志弱的民。但必须腹实,否则会内乱,骨强,否则抵挡不住外扰。
所以第三章一定不希望当时的普通民众看到。
记得硕士期间一堂课上,不记得是老师讲的,还是自己看到过的,说是孔子还是那个名人,表达过这样一段意思,原话也记不清楚了。就是说什么?有些话只能给上层人士说,有些只能给中层说,而对于底层是不可语的。就是不能说的。从一个统治或者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