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1927年10月15日,一群人在一个坟墓前停下了脚步,将已经入土5年的美国女孩的木棺从墓穴中抬了出来,准备开棺验尸。死去的女孩叫阿米莉亚·马贾,离世时年仅24岁。在昏暗的光线下,人们惊奇地发现死者的遗骨似乎发出了一种诡异的幽光 。这不是恐怖故事,而是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自从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具有超强放射性的镭元素,镭就被视为一种神奇的化学物质。在科学家们发现镭可以对抗癌变的肿瘤后,公众对镭的崇拜近乎到了疯狂的地步。20世纪初,市面上充满了各种荒诞的、被神化的含镭产品。人们认为镭可以给人带来健康,从牙膏、面霜、口红等日化品,到牛奶、面包和巧克力等食品,凡是能想到的东西,只要里面加点神奇元素“镭”就会大卖。
镭不仅被看作“灵丹妙药”,还因为具有荧光的特性,而被当作“夜光涂料”用来描画手表上的数字。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夜光表”的需求激增,一些企业为此雇了很多女工来画夜光表盘,人们把这些表盘画工称为“镭姑娘”,那个死去的女孩阿米莉亚·马贾就是“镭姑娘”中的一员。“镭姑娘”每天与镭亲密接触,但是没有人告诉她们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在接连地生病、惨死后,这些企业不仅没有承担责任,反而选择了隐瞒真相。在必死的绝望中,“镭姑娘”们决定捍卫自己的权利,勇敢控诉。最终,她们赢得了官司。
这段故事很多人都写过,或是从法律层面探讨,或是从科学角度反思,但是始终没有一本书把这些遭遇不幸的“镭姑娘”放在舞台中央,从她们的角度讲述整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