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王崧舟老师的两本书,其中很多观点和例子都给了我启发。虽然现在教低年级,那些课例似乎对我的课堂教学没有直接的帮助。但他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却提醒我不能满足于每节课的知识教学,而忽略了美的思考与表达。
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这语文教师更要深入研读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见他人所未见,发他人所未发。
《美在此处》主要介绍了语文老师应该教什么。要弄明白语文教师需要教什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进行文本细读。第二,发现文本秘妙。第三,彰显语文意识,第四,把握教材语境。第五,落实语用实践。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文本进行细读。在进行文本细读时,要直面文本,字斟句酌,感同身受,比较品评,擦亮语言,想象还原,寻找缝隙,开掘意蕴。
只有进行文本细读才能发现文本的妙密。才能将自己的语文课上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学有所获。
作者在第五章讲解如何落实语用实践时提出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他说,必须超越内容理解取向,补充和完善教材编写的语用点,以语用学习作为语文课的主流取向。
其实教材中选择的文本,很多学生读完一遍之后对内容就基本理解了。作为教师,如果一再在课堂上去梳理文本内容,就显得多此一举,徒劳无功。内容属于人文范畴,可能属于品德、科学等。而语文的核心范畴是教会学生用语文,课堂上主要是学习那些优秀作者用语文的方法。
《美其所美》则指导教师如何上好语文课。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寻根,寻根是在语文教学中探寻文字深处的文化根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追求我们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民族之根。
我们常常能听人说这样的话:只要会说汉语的,都可以教语文课。若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当然人人可以当语文老师。但语文教学绝非传递语言知识,教学生说话。
作为语文教师至少要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要有分析学生课堂学情的能力,并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的起点和教学的过程。
第二,要能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陌生化的学习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要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处理课堂节奏。做到动静相生,收放有序,曲直相映,起伏有致,点面相成,张弛有度。
第四,要能够改进课堂理答。课堂理答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也是推进学生生成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和应对都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第五。语文教师还要能够运用形象还原语文的生命图景,要能通过造境创生语文的生命境域,要能够通过入情体验语文的生命温度,通过会意感悟语文的生命哲学,通过求气触摸语文的生命律动,通过寻根传承语文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