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片段】
从知道到做到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自己知道或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让别人知道或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遇到这种困难才是深度学习真正的开始!因为你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当你能够把学来的知识解释清楚时,就意味着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达到了可以教授他人的水平,并可能创造新的知识。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从想法到语言再到文字,即将网状的思维变成树状的结构再变成线性的文字,相当于把思想从气态变成液态变成固态——那些固态的东西向才真正属于自己。任何知识都不可避免地会损耗,并且这种损耗会一直存在,如果不想办法吧自己学到的东西固定下来,时间一场,这些知识就会烟消云散,留不下多少痕迹。
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这样的学习必然要放弃快学、多学带来的安全感,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面临更难的处境,甚至还会备受“煎熬”。但请一定相信: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天性的,让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而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是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
经典一手的知识 已经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已被证明,值得精耕细读。亲子钻研虽然很艰辛,但能感受到深度理解产生的真正快感,这比吸收浅薄的二手知识不知道舒服多少倍。读书这件事最好不要请人代劳,从长远来看,终究是要自己获得挖矿的能力。
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书,就要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中的要点进行罗列,因为简单的知识陈述无法达到深度缝接的效果,只有做到知识转换能用就旧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缝接。
有机会,我们可以花足够长时间去打磨一个主题或观点,当一个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写作具有复利效应,我们写的文章随时可能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达到了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的目的。
实践和改变是本身最大的输出。
《好好学习》作者成甲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通过深度学习已经拥有的某些才干,而这些才干在其他领域同样适用,所以他们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熟悉知识与技能就玩得转。但反过来,如果你不具备某些才干,当你换到其他行业,只能重新开始培养底层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非常吃力。
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领域探索得足够深入时,灵感才可能在潜意识的帮助下显现。如果自己在一些领域的认知积累得足够久,即便是面对影视节目、娱乐八卦或新闻热点等这些分散人们注意力的事情时,同样能调动高级认知,把它们与有益的思考关联起来,产生更深刻、更独特的见解。
【个人经历】
谈谈这次的阅读写读书感受的体会吧。从来没有像今天去阅读一本书,认真去记录书中的思考。
以前读的书,我会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认真去写一下读后感。这次不同的是,在我每次早起阅读完书籍后,我都会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今天书中的内容与我生活中哪个场景和收获产生了联系,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感受能够跟别人分享出来,你理解书中的概念是个什么样的 状态等等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每次摘抄完书中的原文,我都会附上一段我的个人经历,不仅是我对书中精华内容的解读,更多的是从书中内容开始联想起生活的经历,以及从这段文字中收获那些人生的经验等等。
不知道你们触摸到这种豁然开朗的感受没?最近,当我阅读《认知觉醒》这本书后,每次试着用书中的概念去解释生活各种经历时,好像有个无形的推手,一下子这些人生中许多没什么联系或者不怎么重要的东西全部串联了起来。让我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到我的种种行为,重构了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比如说,每日反思总结。每次当我刷手机娱乐的时候,突然内心声音在提醒我:“干活去,今天的读书笔记还没写。”明明写与不写读书笔记没人在乎,但是心中有了这么个目标时,你会时刻记在心头,提醒自己要准时完成这个任务,就像是一个使命要去执行。这是书中所说的理智脑在监控自己的行为,时刻鞭策我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去行动。于是,我很快放下来手机,书写今日的读书感受去了。用书中的方法练习我的克制力,强化了我对自控力的把握能力。
比如说,前天刷手机看到一个五年级孩子教我们如何用deepseek学语文听写的方法视频,那个孩子上传了他语文书中的生词,让deepseek软件生成读音、造句,方便它更好运用这些生词。我认真看完了这个视频,此时,我瞬间不淡定了,我立刻反问到,我是不是可以用deepseek学习英语呢?于是,我拿我不太理解的句子,让它帮助我分析,如我所料,我知道了答案。然后我让deepseek针对同样的句型,写出更多的类似句型的例子,并且针对这个句型进行提问。反复让我在英语句型中应用同样的句型。用书中的方法,通过反思和总结,瞬间激发了我的灵感,让我将一个好用的方法迁移到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中,反复在摸索中去深度解锁自己的能力。
同样的道理,所有的东西不过是用正确的方法大量练习嘛。当我知道了这些书中的道理后,本来有很多质疑自己的声音,在阅读和写作反思日记中,这些负面的能量不攻自破,反而通过阅读书籍时,我重构了那些失败在我心里的价值观,重新审视在过去看起来没什么作用事情的意义。
这段时间,写了运动进入心流的感受、写了练习英语舒适圈逐渐扩大的感受、写了认知不够错过的风口的感觉、写了模糊计划失败到找到清晰目标行动的感受,每一次都是直击我内心,那种感觉类似于脱开了一件件衣服,将曾经最深处看不见的隐忍剥开展示给他人看时,拥有的撕裂感和羞耻感,跃然纸上。但是恰恰是这种露骨的抨击,让我不再畏惧聚光灯下的光芒,直面曾经失败过的生活、错误的价值观,重拾了生活的勇气。
读书是什么,知识是什么。
可能它们只是纸上的文字而已,但当我阅读他人对我有价值时,我使劲将好的规律联系到我的生活上去,实现了从听懂转化到照做的过程,实现了从知道转化成了教别人看到的过程,实现了从过去的颓败中蜕变成新生的熠熠生辉、勇气可嘉的代名词。
实践和改变是本身最大的输出。
所以,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不是知识,而是书中每个触动点都拨动我的心弦,然后我用这些知识更新了我的观点,调整了我的行动,恰好为我开启了重构生命的可能,深度学习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摸索,没人能代替你的体验,没人感受你的感受。
【行动指南】
人人都需要深度学习,却找不到方向和方法,最重要的一句话:实践和改变才是最好的输出。具体到每件事情上,又该如何去做呢?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找到经典书籍,精耕细读,自己去挖矿。
2、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用新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场景,写出来与别人进行交流讨论,以教带学,融会贯通。
3、每日反思。对每日所学、践行感受、反馈及时记录,持续反思感知生活的能力。试着用今日学的东西迁移到某一件、两件三件事情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4、对浅层学习保持开放心态,专注与深度解题探索能力,培养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