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304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03.20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书上对阻抗的定义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阻抗的本质是求助者对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精神防御与抵抗;表现为对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是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等。阻抗的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阻抗是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是个体的自我防御。罗杰斯则认为阻抗是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这一观点提现了个体的认知对于自我结构与发展的防护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这一立场反映了个体行为变化与环境控制的相互依赖。
阻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语言或非语言的,也可以表现为求助者对于某种心理咨询要求的回避与抵制,或是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人的某种敌对或依赖,还可以流露出求助者的特定认知、情感方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态度等。具体表现为:1是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如沉默、寡言和赘言。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如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如心理外归因、健忘、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如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阻抗产生的原因:1是来自于成长的痛苦。2是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3是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处理阻抗:1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2是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3是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对待阻抗。4是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