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吟诵,愉悦心情,静静聆听,浸润心灵。炫彩人生,快乐无穷。
各位琅苑悦听时光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现在是琅苑悦听时光,我是今晚的主持人:Athena,欢迎您准时守候在琅苑悦听时光。
关于黄昏与黎明:剧情再美终究是戏,黄昏再美终会天⿊。
我们⽣活在⼀个拥挤嘈杂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多重的社会角色。难得有时间和机会⼀个⼈去享受黄昏,体味静谧。当我们想从这杂乱的氛围中逃脱出来,能够在黄昏⾥静静地站一会儿,那都是⼀种美妙的享受。黄昏与黎明,时间会让它们遇见,却无法让它们共存。缘分也是这样,聚,不⼀定是开始,散,也不⼀定是结束。
难道不是吗?黎明固然绚丽,但它却给⼈以冷漠;骄阳固然热烈,但却没有⼈能招架得住它的热情;夜晚固然恬淡,却⽆法闪烁出⽣命在经历中拼博,那种璀璨绚丽的光芒。
而黄昏,给⼈以成熟、冷静与沉稳,伴之⽽来的将是成功、圆满和幸福。
享受黄昏,轻轻地,静静地,画⼀幅画,写⼀⾸诗,以最平静地心态将⾃⼰的⼼事慢慢化解。这时,美妙的⼤⾃然就会把那个⽆忧⽆虑的你还给⾃⼰。
我想这便是一种面对世事的觉悟,由动到静,由静生慧。
一
作品:《觉悟者》
朗读:无_穷
作者:无_穷
感谢无_穷队长为大家倾情朗诵了这样一首很长很长的诗。俗话说:急乱心智,静则生慧。现代人的状态,多是活在浮躁和急功近利之下,因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很难找到一个保持内心安静和从容的人。
大概是有平和的心性,才会写出如此平静的诗歌。
荒谬的象征
存在的意义
觉悟者从人海中走来......
空非空,有非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
不论是站在城市的至高点,亦或是俯瞰一座城能将它一览无余,智慧的道路,无尽的能量,都会如同黎明前的一道光,只有当你清醒着,等待着,追随着,才会逐渐显现。
觉悟者,如水一般,适时净化心灵。他的心中充满了爱与光明,就像点燃了心中的盏明灯一样,能指引前方的方向,走到哪来就照亮到哪里,为人们点亮光明,带来希望!
二
诗歌:《情愿》
朗读:Athena
作者:林徽因
这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情愿》,其中透漏着他俩的爱恨纠葛。
林徽因与徐志摩于1921年在伦敦一见钟情。那时,徐志摩24岁,而林徽因只有16岁。二人相差八岁,但却像是有磁场在不断增长并相互碰撞。在认识徐志摩之后,林徽因便尝试开始写诗,徐志摩也感觉到他爱上了她。
但当时的徐志摩已有婚室,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自然不能与之继续。这便是二人爱恨纠葛的开始。后来,当外界也知道这三个人的故事,林徽因也就突然从才华横溢的女人,而深受牵连。
后来,他们一起编辑并出版了新的诗歌集,一起出演了戏剧。当他们扮演《齐德拉》中彼此相爱的人物时,他们的演绎是如此的自然,仿佛透着真实的情感流露,也许这是他们自己都无从预料的结果。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这首诗是林徽因所有诗歌中最柔美哀怨的诗,诗句惊艳的开头就可以看出是给徐志摩写的。林徽因爱着徐志摩,但这种爱是如此的残酷。
然而感情之事,总是说不清又道不明。我们可以在爱情中保持善良,同时也希望这份爱是可以经受的住时间的考验。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今天节目就到这里。琅苑悦听,不负时光,不负你,用温暖的声音,打动你。感谢大家的支持与聆听,就让我们相约在明晚八点半,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