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
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是什么?——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那么我们新手教师处于哪一个阶段?生存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是教师成长的关注阶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他们不仅面临着教育专业的学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也存在着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的磨合期。这一阶段的新手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关注他人对我的评价,会不自觉的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与同事学生的关系处理上,新手教师一般处于这一阶段。
这句话通俗可以理解:教师刚入职存在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想要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去,经常会这样问这样的问题,我能行吗?因此他们比较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搞好人际关系上。
这是新手教师所面临的实际的困难,我理解大家。
那么你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怎样影响你的工作呢?
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不能很好的处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是师师(同事之间)的关系。
那么今天我们这个讲座的目的是帮助咱们各位年轻老师学会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各位新教师尽快走过生存关注阶段,迈上职业发展的快车道,早日做一个幸福的教育人。
为什么?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教育的三要素。其中教育者居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居于主体地位,而教育影响(媒介)相当于一座桥梁,教育者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从而完成教育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钟杰老师曾说:“一切教育学本质上是关系学。”《学记》中就曾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我深以为然,这是一脉相承的至理。这都在告诫我们要学会驾驭师生关系,把握好师生关系,从而让这种良性关系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助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怎么做?
咱们的年轻教师,尤其是没有做过班主任的副科教师,谈到学生的教育,尤其是上课的纪律问题都是会感到头大。那么我们怎样在不触犯规则、法律的情况下,来维持我们的纪律,顺利我们完成我们的教学呢,在此给各位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认真备课,用你精深的专业抓住学生。
(1)认真备课,加深度。著名教育大咖魏智渊老师曾说他在县中刚开始教高中的时候,有学生上课睡觉,但是,他一反常态,并不像有的老师一样上课后,而是决定用自己精深的专业把学生唤醒,于是,他每天晚上备课到12点多,早上5点多,又起床备课,他会把自己课上的每句话都写成教案,通过这样反复地折磨自己,反复地激励自己,终于他创造了一个奇迹——自己班的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从未睡过,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这就启发我们好好备课,一个好的课堂是学生守纪律的基础。
(2)备课时要有意识设计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新鲜感。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每节课专注力顶多保持在25分钟,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把课堂设计的趣味性更强一些,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俗语云,“闲人惹事,无事生非”如果一个学生他在课堂上找不到参与课堂的途径,游离于课堂之外,得不到老师关注,那么他要么逐渐消沉,不再参与课堂,要么会各种找事,以争夺老师的关注,所以与其被动,不如主动,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的多设计一些讨论的活动、互动的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读参与其中(至少两节课要提问一遍),在这里我要推荐两个方法:一是郭倩老师的男女生比赛奖励小红花法;二是许智彩老师的“小组编号,小组讨论后,按照编号提问学生”,这两种方法因为都是在自己身边,其有效性和高效性我可以证明;新鲜感在于你教授的内容要尽可能讲出新东西来,即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也要尽可能深挖,学生将因此真正的安静下来,倾听你的教诲,他学到新东西了,他觉得你很博学,他就会敬重你,少捣蛋。
二、备学情
你认为自己了解儿童吗?我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班最近流行什么游戏?你们班哪些同学在一块玩?哪些同学是“仇人”?哪些父母对学生的关注比较高?哪些学生吃硬不吃软?哪些学生吃软不吃硬?哪些学生上课容易开小差,需要特别关注?
如果你能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那么恭喜你,说明你的心里是真正学生的。这将为你的高效课堂、有纪律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请继续自己的做法。
三、放低自己的姿态,走到学生中间去,让自己的心灵和孩子贴近。趁着课间10分钟和学生聊天、玩,聊天就要“纯粹”一些,听听学生瞎扯,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你对他们的期望予以回应,多多表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同学们很聪明,他们都能够感觉到的。
四、巧用表情、体态语,保护学生自尊心。进班之后,善于运用严肃、喜悦等表情表达对学生某些行为做法的支持或者是反对,大力表扬,具体表扬,让学生感受到他的努力都被大家看到了。慎用批评,不要让学生当众出丑。
五、智慧应对特殊学生。随着社会发展,狂躁、自闭等情绪疾病具有低龄化的趋势,这些特殊的孩子本身就很悲剧了,因此我们做老师的要理解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和孩子父母沟通后,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容忍度可以适当提高,适当照顾这些孩子一切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要,不要认死理,不要一定要和这些学生争一个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