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我借助麻吉星教学软件上了一堂公开课。这是我正式转入教育一线后第二次讲公开课。相比第一次讲,这次我多了一份底气。我想这份底气是麻吉星助手给予我的,平时我都会跟孩子们讲,我们有两个老师一起跟大家上课,一个是李老师一个是Al智能麻老师。你的课堂表现两位老师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就这次公开课前期构思准备,中期授课,后期评价反思做一个过程性记录。
紧张有序的准备。周二接到王主任通知,让我下周一讲一堂公开课,我先快速翻阅了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教参,确定好年级、班级和课题后,与三一班班主任周老师沟通,并通知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周五带校。感谢给力的三一班学生,所带材料充足。我利用周五周六的时间将材料进行了分组分类标号。《浮与沉》是一节探究实验课,材料的选择和准备非常关键,虽然有教参可参考,我又将所选材料一一进行了把关,选出了不同材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节课我以前讲过,对教材分析有一定把握,试讲后总感觉缺点什么,重难点不突出。正当我苦思冥想时,“向名师学习”大脑给我发出了指示信号,于是自己查看了省一师一优课中历年名师们讲授此课的课例展示视频。通过观看多位名师讲课,打开了我的思路,让我不再拘泥于一个个环节。在解决了教学环节设计后,如何与麻吉星助手里面的功能相结合又成了困扰我的一个难题。哪个环节拍照片,哪个环节拍视频,哪个环节投票,哪个环节评价等都需要设计。一开始我的思路并不清晰,有点“霸王硬上弓”的感觉。值得庆幸的是听了王博士给予王钦儒老师的点评和钦儒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后,让我的脑洞大开,有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感觉。记得曹校长曾跟我说过,一节好的公开课必须要写课堂实录,把你要讲的话写下来反复打磨。谨记曹校长的话,我把自己说的话写成课堂实录,不写不知道,写后才知道哪句话哪个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合理。以上是本节课前期准备工作,值得反思的一点是没有找几个班级试讲,主要闲麻烦,材料只准备了一份怕在其他班级用坏了。思想和行动懒惰了,需要改。
激动澎湃的上课。一直以来我有一种迷之自信,喜欢站在讲台上跟学生侃侃而谈,上常态课时有时会跑偏主题,我想这次绝不能失态,按照课堂实录讲。讲完后我给自己打70分,及格线以上。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1课堂预设不足,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课题之外,我没有给予正向应答。2探究实验较多,主次不清,这一点王博士在点评时也提出来了,一节课最多做两个实操实验即可。本节课做了三个实验,后面最重要的一个处理不充分。3.评价标准没有展示,只是每个小组发放了纸质标准两份。导致学生评价展示的实验时出现修改分值现象。
中肯实时的评价。上完课后,王博士通过麻吉星课堂实录对我这节课做了中肯实时评价。一开始王博士反问我感觉最满意的地方在哪?我不加思索地说:第三个实验应用了评价效果良好,让学生观看了一个小组实操后,按照评价标准打分。我认为这个环节处理较好,做到了以生为本。王博士肯定了这种方式,同时也提出需要继续优化的地方,例如,评价标准能否展示出来,为什么学生回答打分理由时,会现场更改分值。可能学生对标准还没有吃透或看完视频后忘记标准条目。如果老师二次呈现大屏幕,学生会在看完视频后结合评价标准做出及时评价。王博士点评针对性强,我会在后面的教学中及时改进。当天晚上我又针对王博士点评时提出的技术问题跟技术顾问张琦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张老师带病不厌其烦的解答了我的一些困惑。感谢以王博士为首的麻吉星团队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让我在前行的路上不再孤军奋战,同时我也牢记使用麻吉星教学软件的初衷:借助课堂生成的数据指引自己改变当前教学现状,由以师为本的课堂慢慢向以生为本课堂靠近,让自己的科学课堂真正呈现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实践、创新形式的新样态课堂。
教路且长,行则将至,“认真”二字是学校领导汤校长给予我的最高评价,汤校长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的伟人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一切困难险阻都会在‘认真’面前低头,只要认真踏实,没有做不成地事情。”我会谨记汤校长期许,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踏踏实实践行“认真”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