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共读作家三毛的第五本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痛失爱人荷西后,重新提笔的勇气之作她以一支笔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从遥远的撒哈拉到敦煌戈壁,她不随波逐流,也不诠释人生,只做生活的见证者;她是我们心中浪漫、洒脱、真性情的永远的三毛,永恒的传奇。
《梦里花落知多少》真实地记录了爱人荷西意外离世后,三毛所经历的黑暗时光,然而哀恸过后的她愈发坚强,文字也愈发透着深情与力量。
2、精彩段落:
①荷西是永远睡了下去
那片墓园曾经是荷西与我常常经过的地方。
过去,每当我们散步在这个新来离岛上的高岗时,总喜欢俯视着那方方的纯白的厚墙,看看墓园中特有的丝杉,还有那一扇古老的镶花大铁门。
不知为什么,总也不厌地怅望着那一片被围起来的寂寂的土地,好似乡愁般地依恋着它,而我们,是根本没有进去过的。
当时并不明白,不久以后,这竟是荷西要归去的地方了。
是的,荷西是永远睡了下去。
父母亲马上跟进了卧室,母亲总是捧着一碗汤,察言观色,又近乎哀求地轻声说:“喝一口也好,也不勉强你不再去坟地,只求你喝一口,这么多天来什么也不吃怎么撑得住。”
客厅里,一片死寂,父亲母亲好似也没有在交谈。
不知是荷西葬下去的第几日了,堆着的大批花环已经枯萎了,我跪在地上,用力将花环里缠着的铁丝拉开,一趟又一趟地将拆散的残梗抱到远远的垃圾桶里去丢掉。
花没有了,阳光下露出来的是一片黄黄干干的尘土,在这片刺目的,被我看了一千遍一万遍的土地下,长眠着我生命中最最心爱的丈夫。
想到母亲是在台北住了半生也还弄不清街道的人,现在居然一个人在异乡异地拿着口袋到处打手势问人菜场的路,回公寓又不晓得走小街,任凭堤防上的浪花飞溅着她,我看见她的样子,自责得恨不能自己死去。
荷西去了的这些日子,我完完全全将父母亲忘了,自私的哀伤将我弄得死去活来,竟不知父母还在身边,竟忘了他们也痛,竟没有想到,他们的世界因为没有我语言的媒介已经完全封闭了起来,当然,他们日用品的缺乏更不在我的心思里了。
是不是这一阵父母亲也没有吃过什么?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过?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地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地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地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②荒山之夜
火边放满了各人带来的晚餐,它们不是什么豪华精致的东西,可是在这么乡野的食物下,我的灵魂也得到了饱足,一直在狂啃拉蒙带来的玉米穗,倒是将自己的排骨都分给别人了。
影片里在演旧金山警匪大战,里面当然有几个美女穿插。我们半躺着吃东西、看电视,彼此并没有必须交谈的事情,这种关系淡得有若空气一般自由,在这儿,友谊这个字都是做作而多余的,因为没有人会想这一套。
月光清明如水,星星很淡很疏。
夜有它特别的气息,寂静有它自己的声音,群山变成了一只只巨兽的影子,蠢蠢欲动地埋伏在我们四周。
这些强烈隐藏着的山夜的魅力并不因为电视机文明的侵入而消失,它们交杂混合成了另外一个奇幻的世界。
我盯着他看,心里在想,如果培植这个孩子成为一个读书人,加上他生活的环境,是不是有一天能够造就出加纳利群岛一个伟大的田园诗人呢?
而我为什么仍然将书本的教育看得那么重要,难道做一个乡村的木匠便不及一个诗人吗?
我又想到自己,我不清楚我是谁,为什么在这千山万水的异乡,在这夏日的草原上跟三个加纳利群岛的乡下人一起看电视。我的来处跟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见啦!好个美丽的夜晚啊!”老人大喊着。
“是啦!好白的夜呢!”我也喊着。
这时我的胃又不痛了,便在那个时候,车灯照到了一大丛露易莎草,我下车去用小刀割了一大把,下次再来便不忘记带着晒干的叶子上来了。
注:过去亦曾写过一篇叫做《荒山之夜》的文字,那已是几年前在沙漠的事了。
这次的记录也是在一座荒山上,同样是在夜间,因此我便不再用其他的题目,仍然叫它《荒山之夜》了。
3、阅读感悟:
三毛的文字有一种穿透力,那就是无论在遭遇如何,她都能够通过文字来还原情绪,这对于作家来说虽然是常态,对于痛失爱人的三毛而言,相当于用文字一笔一划地回顾自己这个时期的痛楚与悲伤。
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个题目本身就让人感到哀伤,荷西的出现对于天性自由的三毛犹如天使降临,然而天使降临在撒哈拉,给了这个奇女子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然后天使离开,世界独留三毛一人。
滨海大道上挤满着快乐的人群。钟敲十二响的时候,荷西将我抱在手臂里,说:“快许十二个愿望,心里跟着钟声说。”
我仰望着天上,只是重复着十二句同样的话:“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