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如此焦虑?”
“我经常失眠,是不是患了抑郁症?”
“心理医生是不是很厉害?听说擅长催眠。”
为了让普通读者能够明白,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资深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撰写了这本书,让经典童话《柳林风声》的动物主角们再次出场。
书中的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是突然他陷入抑郁,无法自拔。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去接受心理咨询,经过与咨询师苍鹭的数次面谈,一些变化悄悄地发生了,他也收获了成长。
学着哭泣,缓解情绪,释放内心。
每次见面,咨询师苍鹭都会问蛤蟆类似的话,比如“今天你感觉怎么样?”、“这一周过得怎么样?”、“你今天精神怎么样?”等等。
起初蛤蟆也不知道“感觉”是什么意思,同许多人一样,他从未有意识地看待过自己的情绪,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后来在苍鹭的帮助下,他一次次觉察到自己的悲伤、愤怒、不快乐等情绪。
蛤蟆先生在与苍鹭的面谈中,想起了那些不好的记忆,他会不由自主地哭泣。有时他觉得不好意思,哧哧地吸鼻子,不敢号啕大哭。
苍鹭告诉他:“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如同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蛤蟆问:“哭也没关系吗?我记得父亲完全不允许我哭。我一哭,他就会说:‘马上停下来,不然我就要对你发怒了!’所以我当然就停了下来。”
听过一句话“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哭泣常被认为是懦弱和不堪的表现,他们已经学会了不哭。可是年幼的孩子被限制哭泣,就等于失去了表达情绪的能力,学会了压抑,忽略了看见自己内心的机会。
有一次,孩子的同学送了他一个小零食,他非要吃。我们看了以后拒绝他吃,因为当时他嗓子也不舒服。爸爸悄悄地扔了,他知道后大闹一场,非要爸爸去买一模一样的。他又哭又闹,甚至还说出了一堆道理“那是别人送他的零食,扔了不尊重别人。”爸爸在气头上,怪孩子不懂得节制,生病还乱吃东西,发怒道:“下次生病不去看。”
那天不知为何,我出奇的冷静,看着他俩争吵置之不理。后来爸爸忍受不了孩子哭,下楼了,我把孩子搂在怀里,安慰他。我说:“你伤心是因为爸爸扔了你朋友送的零食对吗?”他点点头。我又继续说道:“爸爸应该征得你的同意,让你自己处理对吗?”他又点点头。这时他已经停止了哭泣,情绪也稳定了。一会儿时间,他平静后,又提出了下楼玩的请求,我答应他。晚上回来,他开开心心地,似乎之前的事情从未发生,在我的建议下,爸爸也同孩子在睡前进行了一番沟通。
那次过后,我也为自己感到欣慰,在孩子哭闹时,我看见了他,并允许他哭泣。记得有时候,特别是在外人面前,我会因为难堪,而对孩子的哭闹发脾气。其实他渴望大人看见自己的委屈,并理解自己。
我接受了孩子哭泣,允许他释放内心,慢慢地我却发现,他不再容易哭闹,情绪也变得稳定。
父母的认可,是孩子一生的底气。
书中探索童年那一章,蛤蟆想起了孤独的童年,其中并没有多少爱或快乐的回忆。
蛤蟆记得父亲是严苛的,自己永远无法达到父亲的高要求。父亲总是为这为那训斥他,还会用非常不满的眼神看着他并叫他的大名说:“西奥菲勒斯,要我跟你说多少遍,不准这么做!”
慢慢地蛤蟆也会认为,父亲永远都是对的,自己永远都是错的。似乎这么想的话,他会觉得父亲的训斥也变得合理了。
父母若是严厉挑剔,孩子就必须学习如何应对他们,就会将自然行为调整为适应现状的行为。孩子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要时刻想着怎样才能让父母满意,却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甚至会常常忽略自己,越来越不会爱自己。
蛤蟆说:“也许这就是我变得爱炫耀的原因。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从没有满意过或被打动过,所以我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为来博得他们的关注。”
听上去真是个极度悲伤的孩子,苍鹭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聆听,尽力走进蛤蟆的回忆,体验蛤蟆的悲伤。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这就是所谓的“共情”。这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带给他直击灵魂的力量。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父母对蛤蟆的不认可,挑剔指责,让他在成年后,学会了对别人的行为产生顺从和依赖。
如今的教育中,家长累孩子更累,明明是聪明活泼的小孩,愣是被父母逼着去追赶别人家的孩子,适应竞争,渐渐地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眼里也失去了光。父母何曾静静聆听孩子在心中的无声呐喊: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
《少年说》里一个女孩子,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控诉妈妈:"妈妈,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她不喜欢妈妈夸她的学霸闺蜜,样样都考第一,妈妈却提醒她:"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别人会跟你做朋友?"
她很伤心,希望妈妈看到自己也很努力,妈妈却说:"要是不打击你,你可能有点飘。"
当一个孩子始终不被父母"看见"的时候,她会变得沉默寡言。
孩子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父母的眼睛也不要总盯着别人家的孩子,要知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父母只需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养育孩子成人,教会他生存的技能,这就足够了。
我们发现,无论父母的长相多么不堪,无论父母的工作再不体面,无论父母如何打骂孩子,孩子永远都爱父母,这份爱从未改变。反观父母,孩子学习不好就认为笨,孩子不如别人就觉得他不上进,其实孩子已经很努力了。
父母要把自己当作园丁,无论自己拥有什么样的种子,要尊重它的发展规律。如同玫瑰种子会开花,参天大树会长高,竹子也需要在地下蛰伏七年之久才出地面。父母能做的就是,用心灌溉,安静守护。
父母的认可,是孩子一生的底气,父母的爱就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孩子的内心。肯定鼓励孩子,信任支持孩子,用爱滋润他的心田,让他幸福地成长。
人生坐标的四个组合。
书中苍鹭对蛤蟆说道:“如果我们给自己童年的某一天拍照的话,每个人的照片都会非常不同。”
那是因为,这里的不同不只是物理世界,而是内在的、包含着情绪和情感的心里世界,那是通过孩子早年的经历形成的。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这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
这里提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第二,“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这是从生命本身发出的提问,这是每个人的生命体验。
苍鹭画了一个人生坐标图,分为四个组合,分别是:
1.我好,你不好。
2.我好,你也好。
3.我不好,你也不好。
4.我不好,你好。
蛤蟆首先从“我不好,你好。”这个组合开始分析。处在这个坐标的人会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他们认为,几乎在任何方面,生活似乎对他们不好,更善待别人。这样的人很容易抑郁,总是选择那些不快乐的记忆,容易忘记美好的时光。
蛤蟆抑郁的表现有哪些呢?他强迫自己每天都要散步,可即使沐浴在冬日暖阳里,他所看到的一切也都像黑白照片一般,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他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不像他的朋友河鼠、鼹鼠和獾那样受人尊敬,甚至觉得朋友责骂他,羞辱他,那段时间他意志消沉。
经过与苍鹭的数次面谈后,蛤蟆改变了。他心情变好,内心世界得到了改善,开始参与社交。他接受了河鼠的邀请,参加一个“欢庆宴”。他开始规划未来,要去开创新的事业。
第一次面谈时,蛤蟆很沮丧,后来却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苍鹭再次问他“现在感觉怎么样?”时,他微笑地说:“我确实感觉好很多,食欲回来了,睡眠也正常了。”
苍鹭继续问:“现在你会怎么描述自己?”
蛤蟆说:“我能说我处在‘我好,你也好’的坐标上吗?”
“这是个勇敢的选择。”苍鹭说。
蛤蟆说道:“说‘勇敢’是因为选择了这个人生坐标时,你不仅为当下做出了选择,还许下了一个承诺,终生的承诺。”
是的,我们所处的坐标,是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每一个全新的时刻都意味着独一无二的机会和挑战,让人无比激动。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放下过去,专注当下,迎接未来,学会爱自己,与生活和解。
结语
有一种成长叫作痛苦,穿越这种痛,我们就完成了蜕变,遇见接下来的一路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