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了深陷抑郁,处在崩溃边缘的蛤蟆,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帮助下,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自我成长之旅。
在蛤蟆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更能在蛤蟆一次次咨询的过程中,借由这本书了解和探寻自我,获得治愈和成长的力量,完成自我成长和蜕变。
在这本书中,蛤蟆和咨询师苍鹭一共面谈了十次,重点探索了蛤蟆的童年经历,分析了蛤蟆的人生坐标和自我状态,探讨了一个人的自我成长模式……
高度浓缩全书内容,十次面谈十句话,高度概括了一个人从混沌到觉醒的成长之旅。
1、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所有改变的发生,皆源于发自内心的意愿。只有自己发自内心想要改变,且是为了自己而改变,才是自我觉醒与成长的开始。
2、我们能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些什么?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处在什么状态下?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苍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感觉怎么样?”、“当时你处在什么状态下?”、“我们能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什么?”
所有的痛苦,都是成长的契机。
问题的是你是否对自己的状态保持临在?是陷入浑浑噩噩的情绪中,还是跳出来思考自己能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什么?
3、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
父母是孩子的土壤,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大地。同时父母也是人,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人,孩子不可避免地受到父母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学会应对和防御这种影响。
不拿原生家庭作为自己不幸的挡箭牌,继承、发展、完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的第一责任人。
4、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蛤蟆探索童年生活,想到一些让他悲伤的事情时,他说他不喜欢这种痛苦的感觉,苍鹭说出了上面的话作为回应。
没有一棵树不会在生长中结疤,也没有一个人不会在生存中受伤。
过去或许是痛苦的,探索过去的痛苦无异于二次伤害。然而,只有勇敢面对痛苦,挖掉覆盖在伤口上的腐肉,才有可能新生。
5、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人的第一次新生从离开母体开始,第二次新生从打破对父母家人的依赖开始。个体的觉醒与强大,意味着独立面对世间风雨。
6、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破茧成蝶、浴火重生、百炼成钢……没有一种成长不是在痛苦中重生。
王阳明如果没有经历九死一生就不会有后来的龙场悟道;苏东坡如果没有经历乌台诗案,就不会有后来的《赤壁赋》等诗词绝唱。
7、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世界欺我辱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批判自己、贬低自己,甚至惩罚自己。
比如这本书中的蛤蟆,他用“父母”赋予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批判自己、惩罚自己。当朋友指责他的时候,他心生羞愧,委屈顺从;当獾向他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他也选择屈辱顺从。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自己就是一个软弱无能,不配得到尊重的人。
他配合别人来“共谋”自己的悲剧。
觉醒与成长的关键,是停止自我批判,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
8、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当蛤蟆回忆起自己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声泪俱下地述说一幕幕悲惨的经历时,他深深地觉得,是他的父母、朋友伤害了他,是他们让他不快乐、低自尊,一步一步走向抑郁。
咨询师苍鹭告诉他,尽管他所阐述的事件都真实发生,但他的感受和行为依然是他自己的“选择”,说到底是他自己选择了悲伤、愤怒和逃避……
这听上去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却是成长与觉醒的关键。还是那句话:
无论发生什么的事,你都是自己情绪、情感、状态和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任何时候,你都拥有选择权。
9、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句话是蛤蟆在成长与觉醒后的一次感悟。送给所有渴望成长与独立,希望活得真实的你。
10、人们太容易让重要的事件就这么过去,忘记关注或为它们庆祝,也许是因为我们通常都只在事后才明白它们有多重要。
这句话是在最后一章,河鼠决定要用一顿午宴来纪念蛤蟆的康复时说的话。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读到的一句话:“我们要在这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用心经营生活,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活出它的诗意,便是人生的圆满和幸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