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开学了!清晨看到他们来到教室兴奋的脸庞,才发现教育的意义是期待心与心的相遇。
度过了慵懒的假期,今日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起床、整理收拾,八点前到达教室,看到已经有这么多同学在畅聊假日生活。见到我,女孩子簇拥着、男孩子羞怯地打着招呼,在兴奋和喧闹中流露出对彼此的想念。作为老师很开心听到同学们说迫不及待地要开学,因为学校有吸引力、老师有吸引力,很荣幸被惦记。
五年级,一学期后孩子们转身要成为六年级的同学了,要踏入初中了,这个学期刚刚开始,就已经有了不舍。
张珈铭、王润朗、褚天舒三位新同学,给班级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从此班级也就集齐20颗海星,一起踏上新学期的旅程。
在进行了安全、防疫以及学期规划的说明后,作为我和他们相处的最后一个学期,开学之初,留点什么礼物呢?
授人以渔是作为老师最好的礼物,于是在开学第一课这个大家期待的时刻,给大家讲了五个从数学角度引申出来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指导孩子们用于以后的学习和经营生活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很多人说小学的数学足以支撑我们日常的生活需求,甚至我没有读过书的母亲在进行生活中关于买卖时算的清清楚楚,甚至她计算技巧会比我快。那么我们学习数学可以获得什么?学习数学除了掌握一些运算外,还可以参透一些生活的哲学。
学数学,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为了解数学题,也不是为了当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不仅能让你站到更高的高度,开拓你的眼界,还能帮你了解一些正确的常识,让你少走弯路,并且让你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更多的选择。
第一个思维:从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
假如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是20%,是不是就意味着,我重复做这件事5次,就一定能成功呢?很多人会这样想,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把95%的概率定义为成功,那么,这件20%成功概率的事,你需要重复做14次,才能成功。也就是说,你只要把这件20%成功概率的事重复做14次,你就有95%的概率能做成。所以无论基础能做的就是坚持,相信相信的力量,正确的事情重复做,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第二个思维: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从努力到能力,到成绩,到赏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一个积分的效应。
有很多人,在开始努力的第一天,就会抱怨:“我今天这么努力,领导为什么不赏识我?”他忘了,想要得到领导的赏识,还需要一个积分的效应。成功需要积累,急功近利不可取。受到领导批评时,很多人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不过就是这一件事没做好呗”,但他忘了,这其实是一个积分效应,之前的不努力给这样的结果埋下了种子。努力的时候,都希望大家瞬间认可,而出了问题后,却不去想几个月之前的懈怠。这是很多人都容易走进的思维误区。受挫需要反思,不纠结于当下。
第三个思维:公理体系。
它告诉我们在海星班相遇的一群人,我们有班级自己的“公理”,比如是海就要纳百川、是星就要放光明。所以我们发生矛盾时会考虑这条公理,心中多一些包容。所以,今天我留的作业是让同学们回家想关于班级文化的十个关键词,取交集作为我们的公理,是我们的价值观,作为准则,指引一些具体行为。
第四个思维:数字的方向性。
我们不断地深入学习各种数,从自然数到分数和小数,从点到连续,使得我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也越来越避免极端。到了后来的无限循环的π跟我们说,其实有时候生活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所以,这就是我们在一步一步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当然今天要探讨的是数除了大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方向。
合作的时候,如果他们的能力都能往一个方向使,形成合力,那么这是最好的结果。但如果他们的能力不能往一个方向使,那么可能还不如把这件事完全交给其中一个人来做。还有一种情况:确定方向。做同一件事情,有的人想往东走,有的人想往西走,有的人想往北走,而你并不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这时,你想要的,不是合力的大小,而是方向的相对正确性。那你该怎么办呢?你就让他们都去干这件事吧。
这个思维可以帮助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不一致时,思考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第五个思维:全局最优达成共赢。这是源自博弈论的思考,什么是博弈论?涉及别人的决策逻辑,我们把它叫作博弈论。
我们想要和别人达成共赢,前提是建立信任,让彼此成为队友,互相帮助。当然,来到教室的同学们,我们从本质上来说已经是合作伙伴了,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学习、在这里有所收获。那么在学习、游戏的过程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共赢?第一,选择合适的人。有些人,你无法和他达成共赢的,这样的人你可以在某个项目时暂时不选择。第二,你要主动释放值得信任的信号。你要先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信任的人,这样,想要与你达成共赢的人才会来找到你。
今天来看,这五个思维对同学们的理解来说有些生涩,但可以反复咀嚼,希望五个思维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开学第一天,遗憾之处,在于有一位同学身体不便,请假了。所以全家福暂时未照,等待回归,20个集齐,迈步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