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津画派的由来
京津画派的构成以北京和天津地区的画家为主,是在京津地域范围内的书画家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京津画派”这称谓是2002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画派画集时提出的,所以它是近些年约定俗成的概念。
起初主要是指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松风画会与京津画家群。其中,中国画学研究会是1920年以流英归国的金城为首,与同好陈师曾、萧瑟、周肇祥等组成,其后20余年广泛吸收京津两地和河北画家加入,人数达到4、500人;1926年金城英年早逝,为继承其遗志,以周肇祥、齐白石为首,和叶恭绰、陈半丁、于非闇、溥儒、胡佩衡、秦仲文、王雪涛、吴镜汀、汪慎生等人一起成立了湖社画会,会员人数多达200余人,正是湖社画会的发展,奠定了齐白石日后在美术界的历史地位。湖社画会至今仍在,应该说它为国画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两个美术社团都没有统一的艺术模式,创作自由,他们的共同点是:大多以卖画为生;大多有个人风格;大多不是北京籍。
此外,在1925年,以溥雪斋、溥毅斋、关松房、溥心畲、惠孝同为首,汇集一批清室贵胄、清廷遗老、遗臣、宫廷画家及门生成立了松风画会,该画会是紫禁城宫廷艺术的延续,画会以厚重、精湛为画风准则,从四王入手追溯宋、元。该绘画至今也仍然存在,已是立足于海峡两岸而遍布世界的主要中华国画团体之一。
除上述三大美术社团之外,当时还有宣南画社、红叶画社等社团。
在美术院校方面,北京当时还有先后由林风眠、徐悲鸿等人任校长的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也就是后来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
以上美术社团和院校的画家群体,在近现代画史上被称为“京派”。相较于海派和岭南画派,京派一直被认为是保守派的大本营。实际上,京派的代表人物金城、陈师曾都是海归,他们对西方艺术并不排斥。再加上林风眠、徐悲鸿、蒋兆和等改革派,京派并非全都保守。他们强调以传统笔墨功力为基础,以西洋色彩和写生技法为借鉴,以院校教育、家传或师承亲授为传承方式。
而当时的天津画坛是以职业画家为主体,他们对融合西画技法更有兴趣,以刘奎龄为代表的当地画家大多是融贯中西的类型,刘子久、陈少梅、张其翼、梁崎等代表人物也都秉持“西学为用”的精神。
建国后,湖社画会、松风画会都得以发展,院校方面则增加了河北美术学院(也即现在的天津美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即现在的清华美院)。
近些年,将上述京津美术社团和美院的画家群称为京津画派。
2)京津画派的特点
京津画派虽然没有统一的艺术模式,但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A、西方绘画理念和技法在国画中的渗透
首先,京派领袖金城和陈师曾都是海归,金城一方面提倡多学古人以打下笔墨功底,一方面认为应借用西方写实手法以增强画面立体感。陈师曾虽然大力推崇文人画,但因受日本画的影响,也致力于把传统国画和西方艺术思潮相结合。由于二人的政治地位和艺术造诣,为京派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奠基石的作用。
天津的刘奎龄虽然没有留学经历,但受宫廷洋画家郎世宁的影响,成为融合中西技法于一炉的大家,开创了工笔花鸟及走兽画的新样式。
由于他们的影响,京津画派融合西画理念和技法逐渐盛行。
B、宫廷绘画技艺的延续
宗室出身的溥伒(雪斋)与他的三个弟弟溥僴(毅斋)、溥佺(松窗)、溥佐(庸斋)均以绘画出名,加上后来的溥儒、溥杰、启功等人,他们均受过王室正统教育,对当时的画坛影响均颇大,正是他们让宫廷绘画技艺得以延续。
C、促进各地传统国画技法的相互交流
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变得十分活跃而多元,吸引了诸如黄宾虹、陈半丁等国内各地国画名家赴京。北京的书画市场也因大量各地名家的加入,声誉日长,京津画派的画家得以跟各地名家相互交流,为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京津画派的市场前景
自20世纪90年代初艺术品拍卖市场兴起以来,京津画派始终是市场的宠儿,价格一路上涨,领涨近现代书画板块。但在2010年以前,总体还在千万元级别徘徊。
2010年嘉德秋拍李可染的《长征》1.07亿元成交,同年瀚海秋拍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拍出1.71亿元高价,京津画派从此进入“亿元时代”。其后,齐白石《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册》2016年拍出1.955亿元、《山水十二条屏》2017年拍出9.315亿元的天价,刷新了国画的拍卖记录。自此,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在书画拍卖市场成了高价的代名词。
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三位大家的画价不断攀高,打开了整个京津画派的市场上涨空间,其后蒋兆和、溥儒、陈半丁、陈少梅、董寿平、李苦禅、于非闇、白雪石、田世光和启功也都纷纷进入“千万”级别画家俱乐部。刘奎龄、王雪涛、孙其峰、俞致贞、杨延文、刘继卣、娄师白、许麟庐等人相继迈入“百万”级别画家俱乐部。
而另一方面,在民国时期活跃的老京津画派名家如金城、陈师曾等名家的作品则受到市场的冷落,其画价远低于上述名家。其原因一是市场导向因素,二是对他们的研究很少以至他们逐渐被淡忘。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随着字画行情一路看涨,市场上名家赝品泛滥,而字画鉴定历来都是个“老大难”问题,藏友在收藏已故名家作品时务必要在作品出处清晰的情况下才下手。否则,花巨资买到赝品就是大概率事情。我们以齐白石为例,1955年央视曾为齐白石拍过一段纪录片,片中齐白石说自己一生大概创作了8000余件作品,后来他的家属统计说齐白石一生创作了1.46万件作品,加上齐白石去世前2年的创作以及被他自己遗漏而统计进去的作品,齐白石一生创作的作品在2万件左右。可是,据有关机构不完全统计,现在市场上有齐白石的创作却多达50万件以上!可见,市场上齐白石的作品90%都是赝品!
因此,如果收藏已故名家的字画,我个人建议:①新手或者资金投入不大的藏友别介入;②只收头部或者二线名家的精品;③对藏品的出处务必做到清晰无误。
当代京津画派也是人才辈出,近些年,黄永玉、贾浩义、韩美林、范曾、张立辰、石齐、贾又福、李小可、崔如琢、刘大为、郭石夫、龙瑞、霍春阳、师恩钊、王镛、赵建成、张培武、唐勇力、王明明、姜国华、于水、颜宝臻、田黎明、初中海、史国良、何家英、张汉忠、李津、陈钰铭、杨彦、袁武、陈平、邵戈、李学功、李翔、南海岩、蔡茂友、贾广健、籍忠亮和曾健勇等人纷纷跻身胡润艺术榜。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部分资本炒作的原因,部分画家已明显存在价格虚高的风险。在其中,我个人看好姜国华、何家英、刘大为、王明明、袁武、李翔、南海岩、贾广健、籍忠亮和伯揆。
总体来说,京津画派在人物画方面表现突出,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稍显逊色。呈现出创新有余、继承不足的现象,是新京津画派的一大缺憾。
最后,我们对京津画派的未来做个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规划,北京会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中心。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画家聚集到北京,京津画派也将得以更大发展。